《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41家风传承
41 陆氏家风传承(草说)
写到妈妈快70岁了,岂知这将是妈妈在向生前一一告别着的最后一年了。
此时,真的不愿意往下写妈妈最后的时光了。
因此,就先说说妈妈的陆氏家族与家风传承吧。
我们都知道在南方的士族人们很懂得要敬祖先并为祖先在祠堂里设立列祖列宗牌位。而北方在这方面则淡化或淡薄了许多,特别是中原大地上却少有家谱传承。那么,为什么要建族谱,设立列祖列宗牌位,并每年举办仪式敬列祖列宗呢?
话说,每个人都不是凭空而来到这个世界的,都有自己的祖先,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祖先的数目有多少,随世代增加而增加的人数按几何级数递增后,有多少人为每个个人的出生而存在过的呢?或许少有了解,但这不关乎此人是否孝敬祖先的问题。
那么,从某个人个人来算起,其人为1,其有父母为2,其父母有其父母为4,其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为8,如此等等算上去,如果上溯10代,会有多少人为某一个人的出生而生呢?10代,就有1024个祖先。
或许,这并不打动人心,只千八百人而已。那么,再上溯20代来看呢?上20代,就有1,048,576个人为这个人存在而前仆后继地存在过。这百万人还不可以令人惊叹吗?
这该是多么的可观呀!各个血缘的百万大军为自家血缘而一代又一代地结合、繁衍生息,才有了这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延续。所以信仰列祖列宗是感恩,是尊重自己的血缘,也就是“孝”的意义所在。敬列祖列宗,这相比之“生身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孝之始也”更拔高一层。
说到“陆”姓,《百家姓》里关于“陆”姓归总,陆姓源出有三:
相传帝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
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子孙有以陆为姓的,称陆氏。
战国时,齐宣王有个小儿子名叫通,字季达,受封于陆邑(今山东平原县一带),
子孙称陆氏。
春秋时有陆浑国(戎族,今河南嵩县东北),子孙以陆为姓,也称陆氏;北魏步陆
孤氏改为陆氏。望族居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百家姓》注居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东北30里)。
(4、后来改姓陆者。)
陆姓家族专用楹联,陆姓家族常用5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陆姓之后。
剑南万卷(陆游),云间二龙(陆机、陆云)。
烟波一叟(陆龟蒙),桑艹(茶)宁半旗(陆羽——作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茶经》,让小小一片叶成为最具文化内涵的茶饮料,是世界上茶叶茶道的百科全书)。
妈妈与生俱来的美丽与温婉、骨气与正气、灵魂坚守与信仰不移,这些骨子里的东西是怎么形成并坚守下来的?为了研究,在近年不断考察历史,实地踏察,寻祖归宗,找到许多关于我妈妈陆氏家族的历史,并且寻到陆氏家风的传承。我想,这不仅可以代表性地阐释了妈妈一生不畏惧权贵、不阳奉阴违、固守善良本心、坚持报效国家初心,在逆境中走出精彩一生的生命脚本和人性传承的根源,而且也可见一般地表述并致敬妈妈那一代人的家传与家风成就后人的那股神秘力量。
从“歼8 之父顾诵芬院士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对顾诵芬的出身某些介绍中,知:其时,苏州“顾陆朱张,吴郡四姓”,顾诵芬祖上是苏州顾家,“士族能源源不断培养人才,跟有师资、家风、家训有关系”。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陆家在江南一带开枝散叶,陆氏族能够成为一大姓,也必有其传承。
据考察与研究:妈妈之陆家这一支的祖上是浙江萧山人,陆氏家族的历史要追溯久远,祖先上溯20代之多,并且有据可查。
据现文史馆馆长翻阅档案及回忆,当初的萧山有四大家族之说,其中萧山陆家很值得一说。在当时的萧山有“陆半城”的美誉,并建有陆氏祠堂。“陆半城”的意思是说半城的人姓陆,以及半城的人知道“陆家”。陆家的名誉并不是陆家位高权重、财大气粗,而是因为陆家门风正、重文助学且不图升官发财。长年以来,凡有乡亲子孙科举高中,陆家都会出钱资助,无一例外。因此而大得人心,在萧山有名有誉。
陆氏家族开枝散叶,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惜陆氏家谱被文革时烧掉了。
该馆长在查询过资料后,还带领去探察“陆氏祠堂”的遗址所在。岁月更迭,时事变迁,“陆氏祠堂”早已被建成一个大公园,园内鲜花绽放,为民所乐。
经查,据度娘上多方表述陆家近代历史著名人物则是二十世祖上的山西最后一任巡抚陆鍾琦。
陆鍾琦(1848—1911),字申甫,顺天宛平人,祖籍浙江萧山,系陆春荣之子。陆鍾琦生于道光年间,而且祖族已经落籍顺天宛平(即今北京的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的大部分区域),也就是说陆鍾琦的父辈及以上都已在朝中为官,成为“封疆大吏”,是三品官宦世家并拥有一定的家族财产。更从陆鍾琦能够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陆海笙嫁与皇室颜家,说明陆鍾琦其时已经至多是京官三代了。
但陆鍾琦却是少不得志,科举一直不得榜上有名,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考取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时年41岁,属大器晚成。但陆鍾琦学富五车,再加其从小对朝廷官场的耳濡目染,忠贞成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因此曾被认命为溥仪父亲醇亲王载沣的老师。
此间,陆鍾琦娶妻唐氏并育有三子一女:陆仁熙、陆光熙、陆敬熙和陆海笙。
1903年起,陆鍾琦外放到地方,历任江苏督粮道、江西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陆鍾琦为官清廉自守,赈济灾民,整顿司法,政绩可观,尽到一名地方官员的职责本分,民间口碑相当好。有些地方甚至还为其修建了生祠。《清史稿》记载:其在湖南“察吏严定州县结案功过章条,月计堪案数与其讯状限期报司,繇是狱鲜积滞,多平反。再移江苏。”
陆鍾琦写有绝句多篇。其中特别意义的:题金桧门总宪观剧绝句
登场鲍老意阑珊,粉墨徒留壁上观。一首加官先道破,退场多是不堪看。
从此绝句中也可以看出陆鍾琦颇有几分才干,但也对朝廷早已看透。而他骨子里那种刚直不阿、尽忠职守的品格又令他死心塌地地要效忠清廷,甘愿为清廷陪葬。陆鍾琦以“孝子”著称,在“士林”中又以“道学”见长,国难当头之际自然可以做出“殉节”的选择。
1911年10月,由江苏苏州布政使任上调任山西巡抚,当年陆鍾琦已经是63岁。10月6日到达太原。仅仅四天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十一天之后(10月22日),长沙、西安同日宣布独立,脱离满清政府。达官显贵纷纷忙着逃难,而临危受命的陆鍾琦被派到山西执政,镇压革命者,他不识时务地企图挽救行将就木的满清朝廷。
他曾对三子陆敬熙说:“大事不可为矣!省恒倘不测,吾誓死职。汝曹读书明大义,届期毋效妇仁害我......生死之事,父子不相强,任汝曹自为之。但吾孙毋同尽,以斩宗祀。”
到任后,陆鍾琦面对的是一个乱摊子。为此,他调兵遣将,施以“开兵”及“运枪”权宜之计。但他的这些措施没能阻挡山西新军起义,反是促进了起义。革命党也从中看到了机会,因为只有换防时才会发放弹药,枪才有用,这反倒是个可以携枪杆子动手的好机会。
1911年10月29日凌晨,山西起义军进攻巡抚衙署,陆鍾琦大义凛然出面斥责叛军。因叛军士兵并不认识新任巡抚,结果,山西巡抚陆鍾琦及其子陆光熙被击毙。陆鍾琦捐躯为山西起义的和平让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抵达山西到被击毙,陆鍾琦上任山西巡抚仅仅23天。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陆鍾琦成为最后一任山西巡抚。
11月4日(九月十四日)清廷得知陆鍾琦父子“殉难”事后,即刻颁布上谕予以“褒扬”恤抚。1912年1月20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初二日)清廷再次颁诏对陆氏父子予以追谥,“已故山西巡抚陆鍾琦,忠诚报国,临难捐躯,业经降旨优恤……伊子陆光熙救父被戕,忠孝节义,萃于一门……陆鍾琦著再加恩赏给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据走访翰林院侍讲:陆光熙著追赠三品京堂,照二品京员阵亡例从优赐恤,并著加恩予谥”。父陆鍾琦谥“文烈”,子光熙谥“文节”。
由于陆鍾琦到任山西刚刚不久,故其殉国并未在山西官民中引起什么反响。但当消息传回苏州时,人们记得陆鍾琦从光绪二十九年到苏州做官,先是督粮道,后升任江苏按察使,到了宣统元年,也就是1908年,其又调任到苏州,任江苏布政使,直到宣统三年,前后,陆鍾琪在苏州任职总共十年。其中曾经协助江苏巡抚程德全重修寒山寺,深得苏州人士的欢迎和民心。他曾为官一方的苏州官民为其殉国的消息震惊并深表惋惜,一位难得的好官如此长辞。为表达对陆鍾琪的敬仰,苏州官民在虎丘拥翠山庄和冷香阁之间的空隙地建立了陆文烈公祠堂并矗立两块“陆文烈”公祠碑。苏州人建此祠堂并由曹允源写篇祠堂记,深切追悼陆鍾琦大人。
为追寻祖先,我于2021年春亲赴苏州虎丘实地拜祭。见诸公祠碑:
虎丘新建陆文烈公祠碑记
吴县 曹允源撰文
长洲 章钰书丹
文烈陆公既受命於晋之十有二年,苏之大吏及荐绅之士相与谋曰:昔有明之季蔡忠襄公懋德巡抚三晋,殉流寇之难。苏人承制立祠虎丘,馨香勿替。今公之死事尤烈,且官吾土最久,其有德斯民至深。尤宜祠,僉曰善,先是乡人於山塘蒲安奉公香火,屋宇揪溢,不足妥神灵。于是择地於拥翠山庄之后,有奎星阁三掾,将改筑以祀公,想与具词请于大府,报可。遂推陈君祖述与山寺僧詮尧董其役,陆君鼎奎首捐千金为倡。公之故旧僚属暨吴人之慕公者咸感奋输金为助。不数月祠成堂庑轩爽,黝垩无华。岁甲子仲春吉日奉公主入祠,配唐夫人、子文节公暨同殉之材官等祔焉。
乃以文石之辞来请允源作,而言曰:呜呼!秉义之好其原於生初而为人心之同然者,如日月经天,江河纬地。虽屡更世变,朝野上下復杂出新论以相排笮,其柄於天壤,昭於人心者乃历劫而弥光,故自古致命遂志之士,在行之者不过以为顺受其正,而声闻遐迩,无问识与不识。莫不唏嘘!驚叹而欲奉以为神明,又况亲接其履,篡言笑躬,被其德泽者乎?是则苏人祀公乃至性之所发,纲常名教岂随世运为轻重哉?
公讳锺琦,字申甫。直隶宛平县人,原籍浙江萧山,以拔貢生选授抚宁县教谕。光绪十五年成进士,二十九年以翰林院编修简江苏督粮道,晋按察使。三十四年调江西,又调湖南。宣统元年擢江苏布政使。前后官苏者且十年,与士庶相见以诚不为赫赫名,而议狱缓刑狱市不扰,革陋规求民瘼,吴民甚戴之,三年迁晋抚,去苏祖送载途有泣下者。至晋不一月而难。作方难之未作也。公知兵心不靖,肘腋下皆叵测,不可以武力竞。乃日讨其衆而垂涕训以忠义,娓娓终日归。则誓家人以必死,曰:设乱作不死者非夫也。吾自庚子拳乱欲死於刀绳而不果,兹已为余生,矧受疆寄城亡復奚恤此命。
九月九日有党徒数十,乘人不虞,黎明持械入公署。左右劝公避。公曰:今日正吾死所。正衣冠出堂。子翰林院侍讲光熙,随之公麾。使去,曰:父死忠,子死孝,不敢避。公出仍以大义诏衆,衆微悔,将退。黠者恐败,乃事突出枪,阻击贯公首。侍讲跽抱尸哭,復中枪死。协统潭振德、管带熊国斌暨从者马八、牛万春、李升咸及於难。夫人唐在后堂,闻变欲出,家人不能止,遂号而出亦死焉。事闻上,震悼!照总督例赐恤,予谥文烈。光熙赠三品卿,谥文節。夫人旌如礼。呜呼!辛亥之难疆臣死事者亦有之矣!或仓卒遇害或祸止及身,求如公之忠诚,裕於夙昔,且妻孥厮养感激相从,视死如归,殆未有也。此固天下之所同悲,而欲奉以为神明者,独苏人也哉。
乃述公平生矢志之言,系以声诗以讯诸永永无极之世,词曰:
人皆有死,夭寿同揆,死而无愧,身殄神怡。辛亥之秋,玄黄易色。附者景从,自矜达识。亦或不幸,邂逅戕生。春秋善之,予之以名。岳岳陆公,积诚夙抱。虽学是劘,实秉彝好。忆昔治吴,缮吉公祠。願与同死,系之铭诗。人诧其异,谓为先几。予曰非几,根心如词,公亦有言,闻之公子。欲生则生,欲死则死。不以自恕,不责人难。卒其所感,贵贱同拌。山有时倾,泽有时竭。碧血千年,丹心不灭。公神在天,公德在吴。以妥以侑,伦纪同扶!
再说陆家香火。陆鍾琦次媳,即陆光熙之续妻施氏桐君(另表),带着其子女鼎恒、鼎安、秀珍逃亡北京其弟施今墨家里。
施桐君的这个儿子陆鼎安,在本家排行老二,在陆家大排行老六,官名:陆鼎安,号:陆湘生,在湖南出生。陆鼎安也曾留学日本,修学医学。
陆鼎安娶妻刘明霞,刘家在老北京也是名门望族。他们前后共生育八个子女,五男,三女,其中二女儿就是我妈妈陆晶荪。旧社会的世俗礼仪及家族的影响与传承,并在新社会里的锻炼成长,让妈妈成长为了一位大家闺秀、知书达礼的新知识女性。
陆鼎安(陆湘生)是施桐君的二公子,撑着陆家的门面,陆鼎安一直供养着他母亲施桐君到老。一九五九年三月,施桐君谢世。在祖母谢世,父亲过世后,陆家下一代兄弟姐妹共同在香山脚下的“万安园公墓”内一处松柏长青的所在开辟了陆氏陵墓,将祖母与父亲安葬于此继续供奉,墓碑最上位镌刻着:“祖母 施桐君 之墓 一八七一至一九五九”。
而在此陵墓内有一副上好的棺木承载着奶奶施氏。此上好的棺木是施家早已订制的,而施桐群与施今默姐弟当初相约:谁先走归谁得。故此,施桐君拥有了此棺。
在我妈妈的相册里,还有施桐君与其子女四人的合影。这张由我妈妈保有的照片,可能是世间仅存的施桐君的一张照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