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00】仪式感为什么重要
今天孩子的篮球课照常进行!上午9:40我们经过华立科技园时刚好遇到一辆绍兴拍照的大巴车,里面是8、9岁的孩子们,我当时就猜想他们是不是到郑武篮球比赛的呢?
我们刚刚进入篮球馆,这帮孩子在两位教练和多位家长的带领陪同下也来到了篮球馆,我果然猜的没错,他们是来参加NYBO(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

这是来自绍兴的两个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的成员,每队派出8名选手,4人上场比赛,4人替补。我走过去看了一眼,孩子们都是2011年出生的,也就是年满8周岁了。
比赛之前核对信息,队员介绍,登场亮相,奏唱国歌,相互握手,向裁判、观众致意等等环节都与成人比赛没有任何区别。在向观众致意环节孩子们明显之前没有过练习和经验,大部分人不知道怎样算是致意,有的甚至没有明白什么意思。

当他们微笑着向场外的观众挥起手我忍不住给他们拍下了照片,并且在那一刻我就决定了今天的写作内容就与此相关。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里,狐狸对小王子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说仪式感重要,是从感受这个角度出发的。只要与人相关,任何事情都可以与感受联系在一起。仪式都是具体的行为,仪式感的凸显在于设计,设计就要围绕人的感受,还是回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感觉好才能做的好!让人感觉好的第一要义就是尊重,不使人尴尬的得到尊重。
作家落蕾利斯回答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想起我喜欢的编剧型作家严歌苓对于写作仪式感的看重。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她把写作完全看作自己的工作来对待,她每天像上班族一样早起,简单洗漱后坐到书桌前开始工作,写到下午三点,每天固定写八小时,每天都会写上千字。专注的完成工作后,她则会仔细地收拾好自己,化美美的妆,穿上心仪又漂亮的衣服,开始坦然地享受生活。
严歌苓在写作的时候,还会给自己准备五样必备品:
高档的稿纸,让她充满了写字的劲头;
干爽的棉袜,让她在写作时体感舒适;
超级辣的面条,吃了后让她保持思维的亢奋;
陈年的红酒和大浴缸,能够让她在劳作一天后,泡个舒服的澡;
品一点红酒,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样郑重的仪式感,为严歌苓带来的是工作的稳定高产和生活的自律坦然,让她在成为最好的她自己,同时也成为我们的榜样。
每一个人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拥有成绩,都不是什么随便的事情,如果不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最后都会落成空谈。
严歌苓能有“开挂”一样的成绩,完全是因为她用一种认真对待工作,时刻积极向上的态度得来的,而这种态度其实就是我们一直在谈的仪式感。
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对手头工作时刻积极向上的自律。
如果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候,多一点这样的仪式感,那我们也会收获更多惊喜,会产生更多期待,会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我很迷恋手机,但我也爱看书。
有个优点是,我看书从来不会躺在床上,或随意坐在某个地方去看,而是端端正正坐在书桌前,打开笔记本,备好一只笔,开始认真地看。
过程中,有什么觉得好的段落和句子,我会认真地写在笔记本上。
这是我对于看书所有的仪式感。
因为我觉得,看书是一件很有情调的事情,它需要像喝一杯红酒那样去品,去读,这样看出来的书,才是有意义的,才会被我们铭记书中好的思想。
因为有一种仪式感,所以我对于阅读就有了一种敬重,这样带有仪式感的看书后,给我的回馈就是,我会更认真更耐心的读完一本书,并将大部分内容记在脑子里。
生活高度自律,这是一个人拥有仪式感的第一个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