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故事
1
父亲是一个木匠,没有什么文化。小时候,祖父送他去读书,他总是逃课,后来干脆就不念书了,到了十几岁出去和三伯学了木匠手艺。父亲长大后,才吃到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在我们兄弟小的时候,父亲为了激励我们读书,总是给我们念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对于我们的学习需求,他总是一概满足。
大概是小学五、六年级吧,学校布置买一本参考书,父亲便骑着自行车带我到向山新华书店去买。那时的道路崎岖不平,路途又远,一个来回,父亲身上早被汗透了。
2
我是爱读书的。这可能受到祖父的影响。
祖父读过几年私熟。小时候的冬天,经常可以看到祖父手捧竖版繁体的书坐在屋前边晒太阳边看书,那时候我还一个字也不认识。祖父离开我们后,我手头留下他的了两本书,一本是残缺的《三国演义》,另一本是残缺的《东周列国志》。书页早已泛黄,稍微翻看便会破碎。只能是留作纪念。
我听祖父说过,原来他有好多书。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多数的书都被大队的人抄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再去要,那些大队干部就是不还。祖父深深引以为憾。
3
小学之前的生活,要找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自力更生!
家门口的大塘,到了夏天水位就会降低。里面鱼虾非常多,我经常拉一张拖网去逮鱼。有一回一网拉上来一只老鳖,父母让我拿到市里去卖。我骑着自行车到市里卖了10多元,就自作主张买了几本书回来,印象最深的是一本《七侠五义》。
4
中学时,二舅养蜜蜂,他每周取下来的蜂皇浆都要送到南京去销售。有一个周末,我在家正好碰到他要去南京,就央求他带我一道去南京。二舅说好啊!
到了南京办好正事,二舅带我到南京城里转悠。正好碰到一个书店做打折活动,我就走不动路了,翻看了好久。二舅说:选一本书吧,舅舅给你买!我选了一套《海明威小说集》,上、下两册。这两本书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
后来在学校里有一阵子流行过生日送书。籍着这样的理由,我收到了《浮士德》、《文化苦旅》等书。这些书都有着深深的同学情谊,我一直保留至今。
5
工作后,偶尔有出差的机会,在路上碰到了感兴趣的图书自然不会放过。有一年在北京开会,那时节正在举办地坛书市。我与另一个省公司的同事约好周末去逛书市。北京公司的一位同事听说了,就对我说,你们不熟悉路,明天我陪你们去逛吧!
次日早晨,她开着一辆车停在酒店门口带上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行三人逛得昏天黑地,收获满满。但问题也来了:书太多,人拎不动了。北京的同事怕我们为难,就让我们放心,她负责把我们送到机场!那次最大的收获是买了一套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
6
有一年去台北,一行人在诚品书店逛了一上午,大家都很累要回去休息。我对他们说,你们晚上在哪儿集合发消息告诉我就行了,我就在这儿不动了!
午餐很简单的对付过去,就又扎到书海之中。我感兴趣的是:换一种视角看世界!
7
读了很多的书,有时就想: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最简单的当然是为了工作,提高工作业务技能。刚做人力资源那会儿,我一口气读了几十本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也让我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
第二,保持一份独立思考。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天”。独善其身,也要能够看清历史的方向,至少自已要有独立的思考。
第三,保持一份闲情逸志。每一本书都有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阅读就是和历史复盘、和生活对话、和未来浅酌的过程,没有目的,海阔天空,信马由缰,不亦乐乎?
最后,附一首宋代陈师道的诗,以为结束: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香樟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