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讲书人》如何写听书稿

2023-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竹萱的清欢阁

如何写好一篇讲书稿

了解听众:做好讲书的首要功课

第一步,收集听众信息

第二步,分析听众需求

讲书人要学会从听众的利益出发,提前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会关注什么内容,他们目前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他们满意。只有在事前充分地了解听众,讲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击即中。

第三步,制定听众策略

就低策略

把接受力最低的人群作为基准线,如果他们能听懂,那讲的内容就能让绝大多数人听懂了

数学里有个最大公约数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找到听众里的“最大公约人群”,讲一些大多数人都关心和熟悉的话题,讲述的语言也尽量简单易懂点,这样任何人都会爱听。

面对听众,我们要做的不是“我们不一样!”;恰恰相反,是“我们都一样”。你要让大家觉得“我们是一伙的”,这样更能让听众产生共鸣,也更容易让听众接受你的观点。

最大公约人群”不一定是找出来的,也可以是自己去构建或定义出来的,就比如做事的人、我辈。

向上升维

具体怎么“构建”出“最大公约人群”呢?这里可以用到“向上升维”的办法,不停地往更高层面去升级摸索,在更高的范畴里,找到“共同体”。

听众思维

讲书是讲给听众听的,讲书人要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抱着敬畏的心态为听众服务,而不是盲目自嗨。这件事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听众不会在乎你讲了什么,他们只在乎你讲的内容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作为讲书人,在开始准备写讲书稿前,一定要多问自己几遍这些问题:“我的听众是谁?这些听众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来听我讲书?他们在听完我的讲书后,能有什么收获?

确定主题:好观点是讲书的灵魂

好观点的原则

第一条原则:简单。一是,一次讲书只围绕一个主题去讲。二是,表达的观点要足够简单。

第二条原则:具体。这就要求观点不抽象、不笼统、不空泛。你要表达的观点应该以一个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要具体地告诉听众你的结论是什么。

第三条原则:新意。

听众知道的,你也知道的,要少讲;

听众不知道的,你知道的,要多讲;

听众不知道的,你也不知道的,就不讲。

要讲出新颖的观点确实不容易,不妨换一个角度讲

一本书这么厚,到底要讲哪一个观点呢?

观点掘金三连问

问题1:你看了那么多书,为何偏偏要推荐这本?它有何特别之处?

你不是为了分享而分享,而是切实回归到了自身的感受,讲出你分享这本书的意义。你有必要把书中的核心精华与特别之处向听众说明。

问题2:作者写这本书,是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或观点呢?真的是这样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书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呢?

问题3:这本书的哪个观点(甚至是哪句话)给你带来了最大的启发或收益?它是什么?

问自己这本书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小到一个观念的更新,大到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触及你内心的一个观点(理念)是什么?

结构编排:搭建讲书稿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金字塔的顶端是我们要讲的主题观点;

下第二层是分论点或分模块,你可以用三个“分论点”或“分模块”去支撑;

再下面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底层是结尾


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精彩开头

一个好的开头(也就是“凤头”)要能在开场的黄金30秒,甚至更短的8秒内迅速抓住听众注意力,所以切忌讲一堆空话、套话

打造引人入胜开头的核心原则就是一句话:听众为什么要听你讲这本书?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也是三个角度:听众、你、这本书。

听众。以听众为中心,听众听完能获得什么收益?

你。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你需要告诉听众,凭什么是你来讲。

这本书。为什么是这本书?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或社会地位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作者特别牛,还是发行量特别大,或是曾经获得过什么荣誉,抑或是有其他牛人推荐过这本书?

写出好开头的四个方法

1.讲故事

人们天生对故事没有抵抗力,所以你开头可以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或是书里的故事作为铺垫,引出你的讲书内容。

2.提出问题

你可以从听众的痛点、盲点、误区出发提一个问题,让听众听完有一种被说中了的感觉

3.给出结论

开门见山地告诉听众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讲这本书,这次讲书的主题和结论是什么

4.列明数据

以作者的介绍或书籍的销量作为权威背书,让你的听众感受到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错过会可惜。

讲书作品的开头远不止这几种方式,你还可以调侃一下某人某事、朗读一首诗、引用名言、刷新认知,等等。你也可以把上面介绍的几种开头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致用类书籍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或“列明数据”的方式;文学类书籍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人文社科类书籍则可以采用“给出结论”的方式。

不建议使用的几种开场方式

不要用笑话开场

不要用“感谢XXX”开场,但开始并不是一个好的表示感谢的时机。如果要感谢谁,不要放在开头,可以放在结尾。

不要用“在我开始正式讲书之前……”开场

不要用观众参与式开场

跟“用笑话开场”一样,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达到暖场的效果,让观众参与这种做法反而会弄巧成拙。

中间内容的逻辑结构如何搭建

常用的讲书逻辑:时间逻辑、黄金圈逻辑,独立模块逻辑。

1.时间逻辑

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说明。最好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取三个时间点,比如“过去、现在、未来”“十年前,两年前,今年”

讲解文学类书籍比较适合用

2.黄金圈逻辑

最内层的是“为什么”,中间层的是“是什么”,最外面的一圈是“怎么做”,适合用来讲解致用类书籍。

3.独立模块逻辑

找出书中的三个观点作为三个模块,分别阐述三个观点,讲三个故事或案例,再给出三个对应的感悟

如何用故事思维去呈现内容

讲过了搭建理性逻辑的结构,我们再来讲讲如何用故事去感性呈现。

有情感的故事比有逻辑的事实更有影响力,讲书人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故事有人情味吗?如果一个故事触及了真实的善恶混杂的人性,就会更能让人产生共鸣。讲故事也要唤醒自己的情感,这样更容易感染他人。

故事是多维的,情节是有冲突的。故事要有情节,情节还要具有戏剧化效果。好的故事可以通过冲突和矛盾,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击力,以此来牢牢抓住听众。七步成故事法”——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可以把故事发展的过程用四个形容词来描述,分别是:风和日丽、晴天霹雳、洪荒之力、晴空万里。

意义:故事赋予智慧

讲书人不只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没有意义的故事是没有价值的。故事需要呈现出其中的智慧,传递出价值观和理念。

讲故事前,你要想清楚,你要向听众传达的意义是什么。要注意,一个故事只能传递一个信息,不要贪多,不要一下子给出太多的观点。

人物:让故事变得生动

最好讲普通人,比如身边的人,小王、小李,还有你自己的故事。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听众可以从故事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里的人物越接近听众,故事就越有意义,听众也就越愿意听。

怎样让故事里的人物更加生动呢?讲书人可以使用下面三个方法。

形象和动作

你可以通过描述故事中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在听众的脑海里建立一个具体的形象。

情绪

故事中要有情感的融入,把人物的情绪植入其中,或者描述人物情感的变化。

对话

通过描述“对话”,可以让人物变得鲜活,让故事更加生动。

“我的故事里就我一个人,没有人物对话,怎么办?”没关系,那就去表达你自己的内心独白。

一个故事里最好不要出现超过三个人物,不然会大大加重听众的负担,让人记不住。

如何写出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近因效应”,指的是当人们认识记忆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要强于中间部分。也就是说,听众会对你在讲书时的最后一段话印象更深刻。

四种好的结尾方式

总结呼应。在结尾做一个提炼总结,帮听众回顾下你讲的要点。同时,也是和前面的开场做一个呼应。

金句升华。在讲书的最后说一句金句,能一下子把整个讲书的层次升华了。最方便的金句来源就是要讲的这本书。

号召行动。当你已经给听众传递了一个有价值的思想,为什么不鼓励他们行动起来呢?你可以采用号召行动的结尾方式,呼吁大家去行动。

重复排比

当你讲的内容已经打当你讲的内容已经打开了听众的心扉,触发了听众的情绪,那么可以在结尾的地方用重复排比的方式强化你的观点,让结尾显得更有力量。

避免几种不可取的结尾方式

草草收场,大段感谢,增加新知,发起提问


打磨讲稿的四大原则

1.扫除讲书路上的“路障”

错误的细节。

解决这个“路障”的方法,就是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你的内容,对不确定的细节进行反复查证确认。如果还是不确定,那就宁可不讲。

存疑的事实。

当你说的事情听众听来感觉很可疑时,他们就会“跳戏”,开始走神。

敏感的话题

地域差异与歧视

遗留的信息

讲书时,如果没有对一些信息做出收尾处理,听众就会反复琢磨,反而忽略了讲书人所讲的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前面说过,如果这个信息无关紧要,那么在前面就干脆不要提。

易误解的词汇

那些难懂的专业词汇、拗口的书面语言、多音字和同音词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扰。

2.讲书稿应避免的“知识诅咒”

知识诅咒就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当我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完全给对方解释清楚。”

做类比,打比方

把抽象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缩略语

使用辅助图表、道具

讲给外行或理解能力弱的人听

3.精简讲稿的语言

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事,绝对不用两句话

一篇优质的讲稿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内容简洁,二是篇幅短小。

删掉一切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删掉一切不易理解的内容,删掉一切重复啰唆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最简单直接的词语,而不是复杂正式的书面语。要更精准地表达你的意思,就要避免使用模糊的修饰词。

简化词组。切勿堆砌华丽、冗长、啰唆的辞藻。删掉没用的套话

缩减句子的长度。使用短小有力的词语。字少,却更有力量。把被动句改为主动句。删掉“我认为”“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大多数而言”,这些说法只会削弱表达效果。

原则上,如果你发现删掉某个词、某句话、某段内容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那就删掉吧。

4.打磨出通俗易懂的讲书稿

对象感,口语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