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报“兴趣班”吗?
最近开学期间,在跟家长的沟通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对孩子是否需要报课外兴趣班,什么年龄报合适,应该选择什么兴趣班等问题很关注,也有很多困惑。一方面非常欣慰,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安排也越来越有计划性;另一方面,也对家长们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的焦虑感同身受,希望能通过分享一些经验,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兴趣班。
困惑1:孩子什么年龄需要开始报兴趣班?应该报什么兴趣班?
原则1、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没有最合适的年龄,只有最合适的时机。
0~6岁儿童的发展差异性较大,尤其各智能领域的发育不均衡,个性化是极其明显的。各大智能领域的发育敏感期,只能给家长们一个大致可参考的年龄范围,但是绝不能说孩子发育早于或晚于这个时间范围就是不正常的。
判断孩子是否到了某一智能领域发展的敏感阶段,需要家长、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平时的游戏中多给孩子提供各种不同尝试的机会,并密切关注,孩子是否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及乐趣。如音乐、舞蹈、绘画、语言、空间、身体运动、自然探索,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个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非常乐于参与这个领域的相关活动,并且能够保持专注,家长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兴趣班。
但是要注意避免的误区是,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更没有跟孩子讨论要报什么兴趣班,这样以家长需求为主导的兴趣班,就不易起到促进孩子发展,进一步激发孩子兴趣的作用。
另一个常见误区是,家长认为孩子某个领域发展的不好,需要“补习”一下,所以给孩子选择某个兴趣班。0~6岁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各领域发展极不均衡,个性化极强,优先发展优势领域,孩子自信心和兴趣培养起来后,逐渐带动弱势领域发展。家长可以忽略孩子不感兴趣的领域,不用过于焦虑或担心孩子会被拉下,要将关注重点放在孩子最感兴趣的方向。
困惑2:怎么判断孩子兴趣班有没有效果?是否应该继续学?
原则2、孩子原有的兴趣是否持续增强,是否能够坚持并乐于主动克服困难,眼中是否一直闪着好奇、兴奋的光芒就是检验兴趣班是否有效的最佳手段。
兴趣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或游戏环境,帮助孩子的优势领域得以持续发展,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提高探索欲望,并逐渐获得自信。当孩子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后,就能够坚持下去不断挑战自我,克服种种困难,也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对于学龄前儿童,掌握特定领域知识、技能,还有些为时过早。
只要孩子的状态是越来越快乐的,越来越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挑战,就说明兴趣班是有效的,应该坚持下去。
如果发现孩子每次去兴趣班都愁眉苦脸,自信心越来越低,甚至畏惧、恐惧,即使孩子学到了一些所谓的“知识“、“技能”。兴趣班也已经失去了本来的目的,不妨暂时缓一缓,把节奏放慢。
最不应该出现的情况是,孩子本来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但是经过兴趣班的“学习“,反而再也不想继续探索了,达到谈“兴趣班”而色变。这种对孩子本源兴趣的破坏,是舍本逐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多跟老师沟通,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困惑3:孩子报了兴趣班,但是坚持不下去?
原则3、任何兴趣的发展,都会面临挑战,都需要坚持,持续的成就感是孩子坚持的最大动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报了兴趣班,一开始还兴致勃勃,但是时间长了,或者学的越来越深,孩子就会出现畏难的情绪,开始哭闹着不要继续去兴趣班了。家长会很为难,是应该坚持强迫孩子必须坚持下去呢?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想去就不去了。
其实,任何一种兴趣发展下去,一定会学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这期间孩子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对孩子来讲,从一开始的兴趣和好奇心,到发展成一项长期持续的兴趣爱好甚至未来的职业、事业。最大的动力就是,一次次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达成新目标后的成就感。自我挑战精神,是每个孩子生而具备的,每个孩子天然就有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当孩子有畏难情绪时,家长可以耐心跟孩子沟通,是否是这次面临的挑战太难了,那就可以跟兴趣班的老师商量,适当降低一些难度,放缓一些节奏,但是应该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鼓励并帮助孩子坚持下去,让孩子从坚持中体会到坚持的乐趣,避免孩子半途而废。但是如果孩子的兴趣已经发生了转移,或者兴趣班本身的课程设置不适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就要考虑暂停或者更换老师。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让每个孩子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成长环境,是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最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