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过去——写给正在整治的簋街

2016-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吐蜜

初稿成文不久,簋街的整治便开始了。或许过一段日子,人们便只记得通畅的道路不记得往日的热闹了。人总是健忘的。

---分割线---

簋(音同“鬼”)街的名字说来最早是鬼街,夜半仍营业的几家灯笼高悬越夜越热闹的架势在当年的帝都出了名,但是为了在比五环少三环的城市中心满足大家文艺中青年的小情绪,硕大的“簋”被放到了东直门的路口,簋街的食客不到夜半也慕名而来。

簋街从下午四五点钟便热闹起来,大的店前排队嗑瓜子的人群已初见规模,大屏幕的广告及各店荣登美食节目的片段反复播放。这个时间在窄窄的人行道上穿行,会打扰到不止一家店的领班给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点名训话,对各种与服装并不搭配的集体舞也见怪不怪。作为常常路过这条街的行人而不是食客,我这时常会庆幸这不是一两个小时之后每店小哥都亲切喊你去吃小龙虾、烤串、酸汤鱼和各种听名字就麻辣到翻江倒海的菜。

这是一条可以用气味辨别的街道,虽然店家早上经常会拿长长的水管冲刷街道,但是你完全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前一晚的热闹。那种可能不是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鲜香的麻辣,已经成功的渗透到簋街的地砖和柏油路上,弥漫在簋街的空气中。雨后,在簋街坑坑洼洼的地面上走过,溅起的积水都是麻辣的。

这几年随着簋街的发展,红火的餐馆带来的影响已经从街面延伸到附近的胡同及小区,以前的胡同人家搬走后,不少务工的家庭就住在簋街附近。曾经因为写论文访谈过附近的一个直爽可爱的保姆中介大姐,她的业务就包括为附近的店介绍阿姨,也为来找工作的姐妹提供临时的住处。访谈在冬天的晚上,记得胡同里她小小的办公室显得特别暖和,亮堂堂的屋子不知道是多少人城市梦开始的地方。簋街附近也衍生出不少小饭馆,多是盖饭面条肉笼等速食,在附近胡同里像簋街的支流一般,支撑着常驻人群的一日三餐。

虽然对晚上簋街上遍布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已经适应了,但是偶尔在白天看到一身宫廷侍卫打扮的小哥威风凛凛的站在电动车上呼啸而过,或是粗布衣服包着头巾有着港版武侠剧既视感的店小二蹲在店前台阶上看手机抽烟,还是让人惊诧的。但是想想,这簋街的热闹是他们缔造的,所以,他们那么自在。

这样一条过去二十年间真真翻天覆地的改变了还在不断改变着的簋街,很有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