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重塑幸福 | 成功为何那么难?

2018-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假面骑士阿盐
关于”成功“的定义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成功“。是做了某些事,并且获得了期望的结果,因此将这个结果定义为”成功“。而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则定义为”失败“。这样逻辑有什么问题吗?并没有。但是,现实并非都是1+1=2那么简单,我期待中的做了某事,并不会必定得到我想要的某个结果。倒不如说,得不到期望的结果才是常态。

失败的痛苦

而我们在屡次尝试仍然得不到期待的结果时,这种”渴望而不可得“的感受,会给自己带来深深的沮丧、挫折和无力感。随着挫折感的加强,每一次坚持就越加痛苦,渐渐产生放弃的念头。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失败过数千次才找到适合的材料。如果是按我这种思维,怕是在第N次时就已经宣布放弃了。那么,爱迪生是如何能做到实验数千次依然不气馁的呢?是他有着超常的执著和的抗挫折能力吗?我想,并不是的。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成功”

在《重塑幸福》一书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成功的另一个视角。只要做下去了,就是成功,至于获得什么样的结果,都是体验。这种成功不依赖于外部因素,因此能不能获得成功,只在于我是否有去”做“。比起看重受外部因素影响的”成功“,这种成功的获得条件是确定性的,获得成功也容易很多。比起前者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后者只需要我”做下去“即可。

如何看待结果

这时我心里会浮现出一个疑问,虽然“做了就是成功“的概念容易执行,但我就是想要获得某个结果那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可以把这件事看做是登山,将结果视为登上山顶。这座山的山顶我究竟能不能登得上去?有可能一下子就上去了,有可能我能找到缆车,有可能要九转十八弯绕上去,也有可能别人有条件上得去但对我而言即使穷其所能也做不到。但,在我多方尝试确认确实找不到能到达山顶的路之前,我每一次对登山的思考和尝试并不是无用功,这些都会让我这座山或是对登山技巧或是对我的能力更了解一点。即使最后登不上这座山,我也能明确知道是为什么上不去。也能让我下次登别的山时更有经验。而最后我倘若到达山顶,也是全靠了我之前那些尝试和积累。
有人可能会在心里觉得:”哎,之前我怎么就没想到从这里走呢?早知道先从这里走不早就到山顶了吗?“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正是因为他们之前规划的路线失败了,才会去换另一条路。如果之前的路线成功了呢?也就不会去尝试另一条路线了。

总结:想要成功,心态调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把是否有去”做“,作为成功失败的定义。而结果如何,都视为体验和经验。这样心理压力更小更容易去”做“,而每一次失败和反思,都将令我进一步接近目标。
image
《重塑幸福》
【美】马克•曼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