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伶伦造律:音乐鼻祖
伶伦,黄帝的宫廷乐官,是古代发明十二律并用来制乐的始祖,即中国音乐始祖。
古时候的人们,生活实在是太无趣了,没有一定快乐。除了女娲、杜康的造的酒以外,人们就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了。
但自从,琴、瑟、笙簧、陶埙诞生以来,人们似乎发现了新的乐趣,于是黄帝在宫廷里配备了乐师,用来专门训练吹、弹乐器,用来在以后各种节庆会议和活动中进行。
音乐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主要用于传递思想感情,陶冶情操和精神。因此,无论是古代现代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伶伦造律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吾著吕氏春秋,但有能改其中一字者,悬以千金。”可见,这个著作的严谨性。
黄帝命令伶伦像岐伯一样,在他的音律方面收集并谱写古时候留下的音律。但对于这一方面,他们的后人因为没有传承所以大多都遗失了。于是伶伦就去了阮隃的北方,在嶰溪的山谷里拿到了一些竹子,自己对音律进行研究。
他选择内部中空且外部一样厚的竹子,将两端外头削断,制作成长三寸九分的笛子,然后吃奏它,摸索其中音律。他觉得这音律和黄钟的宫(宫就是do的音阶)差不多,于是就把吹出来的声音命名为“舍少”。
不久之后,伶伦又见到了凤凰的表演(估计是少昊部族对音乐的彩排)。伶伦见证了凤凰的演出后,就按照凤凰发声的规律,以雄凤叫的六种声和雌凰叫的六种声音,依次打造十二个竹筒,就此十二音律也就确定下来了。
后来发现,这十二音律和黄钟的宫音比起来其实也差不多,于是就以黄钟为根本,让伶伦和荣将铸造十二口编钟,用来调和五音,展示华美的乐章。并在仲春的月份,乙卯之日,太阳行在奎的星宿之位时,开始演奏,确定世上的第一步乐曲“咸池”。
古人虽然不懂机械波原理,但能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反复的演奏和发掘,也就能渐渐明白其中的音律奥秘。正所谓,对一件事物,一项技能摸久了,玩多了,就能会变得熟练,或是摸索出其中的道理,进一步对其发明更新。
伶伦虽然站在一众前辈(凤凰)的基础上,发现十二律,但他也是打破了那时家族世代相传的本质,开始为国家造册,将成果编撰文献和实物,使得后世得以流传和不断创新进步,这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