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成长励志散文

青葱的大学时光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41人  东方神客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感叹人生如雪泥鸿爪偶然无定 、转瞬即逝,这是一个伟大文学家在历经官场沉浮和生活磨难后对人生体验的哲学思考。

        冬日的阳光照着窗外的积雪,分为耀眼。星期天一个人在单位办公室值班,冷冷清清,百无聊赖,忽觉心情烦闷,失落异常,岁月悠悠,人生匆匆,中年已至,一事无成。不知不觉,思绪又飘回到自己的大学时代。

                              1

        当时我只有20岁,正是青葱岁月、懵懂季节。时光变迁,岁月流逝,美好的青年时代已经成为尘封的记忆,时间老人用二十年时间把我从青年带到中年,一个阳光向上的年轻大学生转眼变成了一个平庸守旧的机关小职员。虽然心中还有梦想,但人生最好的季节已经过去了。

        那时在古都邯郸上大学,学校名字很好但实力很一般。学校成立二十余年,占地面积二百多亩,十几栋楼,学校好像只有2个教授和能数的过来的若干个副教授,大部分都是讲师。对一个小县城的普通农村来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能考上大专也是令人骄傲的事情,当时称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意味着从此跳出农门,毕业后也能分配到一个公家单位成为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2

        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惬意、有趣。学校课程不紧,更别说我上的普通文科专业了。老师也是悠闲自在。有的照本宣科,就像哲学老师,一个五十多岁的男老师,六十年代的河北大学毕业生,平头中等身材四方脸,每天上课就是自己念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读上一二遍,自己再简单重复几句,和高中讲的基本内容毫无二致,却没有高中的深度。枯燥乏味,就像念了多年佛经的老和尚自己讲自己听,至于台下如何和自己没有关系,从不和学生进行任何互动。有的老师随意任性,语文老师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微胖稍带点娘娘腔,肚子里墨水不少。上课时先用几分钟把课文简单点点,这算完成基本任务,然后进入自由发挥时间——讲故事。从世界名著《悲惨世界》《红与黑》讲到美国大片《星球大战》,等等,故事情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不知不觉把我们带进一个令人神往的世界,下课铃声响了,仍久久沉浸其中。

        当然还有难以忘怀的英语课,一个刚刚毕业青春洋溢的女老师,让我们这群毛头小子时时趋之若鹜。虽然对英语课本身不感兴趣,但对老师的热情让每次阶梯教室都挤的满满当当,大家兴趣高昂。于老师身材娇俏,梳着一个不长不短的辫子,讲课时的声音好像黄鹂鸟清脆悦耳。夏日来临,教室讲台上一只活泼的小燕子轻盈的身影在飘动,笑脸如花,轻灵飞扬,音律和谐,一颦一笑,颠倒众生。她在讲语法时喜欢用小明举例子,小明如何如何,左一个小明又一个小明,一至于男同学都后悔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不叫小明。

        另外还有一个记不住样貌的女老师,不苟言笑,性情古怪,学生们都不喜欢。现在她讲课的情形都模糊了,但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她对学生考试很严格,考试前不划重点,改卷时不讲情面,出现一些58、59分不让及格的。有学生说她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心理有问题,大家背后称之为“灭绝师太”。

        大学期间,我班的老师至少有十几位,现在多数都印象不深了。想之无奈,思之伤感。

                              3

        在大学里,我最爱去的地方非图书馆莫属。

        古语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从书中寻找生活的快乐和人生成长的意义,她是我的另一个世界。从认字开始我就狂热地喜欢上了读书,并伴随着全部的学生时代。大学让我有更充足的时间更有利的条件读到更多喜欢的书。我记得学校藏书好像是30万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如痴如醉,白天在阅览室里翻阅着各种杂志,读者文摘、海外博览,科技书刊,大学学报,文艺作品,等等,数百种期刊让我眼界大开;晚上和学习间隙如饥似渴地阅读图书馆的借书,几乎每天一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各个方面的书都不放过。特别是周汝昌的《红楼梦新政》初次看到就难以放下,第一次领略了红学的无穷魅力,从此再也难以割舍。由于大量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父亲后来星期天接我回家直接去那里找,一找一个准儿。

        对我来说,学校的书还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又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办了两个借书证,每天两本书是基本的功课。看的最多的是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看了有一百多部,速度快记得牢不知疲倦。我的宿舍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每到晚上熄灯后,就进入了我为舍友讲故事时间,一人滔滔不绝的讲,七个人聚精会神地听,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最后直到所有人都进入梦乡。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和心理寄托,也是我最大的爱好。现在我经常思索,自己从小到大都不太成熟,头脑简单,跟同龄人差距不小,也就是从书里学到了一些人生的经验和道理,书中远比生活中收获大。当时每月都会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书上。学校附近的书店逛够了,就利用学期天时间到市里其他的书店和旧书市场逛,每次去决不空手而归。

                              4

        说到吃饭,现在想想,自己学校的三个食堂也没有什么真正好吃的,但是却能满足我的一切享受。

        每天早上,两根油条一小碟油炸花生米再配多半茶缸玉米粥就是我的早餐标配,合计好像是一元上下,吃完就是两个字“舒服”。中午食堂有五六个炒菜,素菜一般不到一元,肉菜一元五角至两元,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烧茄子,我记得清清楚楚,价钱是一元八角竟然比肉菜还贵,一般不舍得买。但确实很好吃,一筷子进嘴满口流油,香甜诱人。最亲近的老乡东哥是个美食家,偶尔带我奢侈一把,在教师小食堂吃小炒,鱼香肉丝、木须肉价格高达4.5元,两人合要一份,吃起来口齿留香,美味异常,回味无穷。那段美食的记忆多少年挥之不去,后来去过多少大饭店吃那些菜,却再也吃不到当年的味道和感觉了。

        在学校门口有些小吃摊点,吃的最多的是凉皮和豆腐脑。凉皮分两种吃法,凉拌是一元,热炒是一元一角,就这一点差价让我大多数都选择前者。豆腐脑好像是五角,配上一两个烧饼就能吃的饱饱的。有时时间紧,就买热奶或豆浆,价格分别是八角和四角。晚上在宿舍饿了,就到宿舍阿姨处买面包吃,一般在一元上下,品种繁多,口味各异。

                              5

        二十岁正是爱玩的季节。那时不像现在的大学生,要不考研,要不为就业发愁。我们没有这样的压力,平时上课外大量的时光是就是用来玩的。有的谈恋爱,花前月下,成双成对;有的爱喝酒,几个人弄两个菜,一瓶两元的滏河大粬,或三五瓶啤酒,一场不到二十元就能让大家尽兴而归。还有的喜欢打篮球乒乓球台球或踢足球,你来我往,球场飞奔,玩的畅快淋漓。

        九十年代是电影的黄金时期,名人辈出,星光熠熠。成龙、周星驰等香港明星和美国人施瓦辛格等中外大牌的作品受到大家的狂热追捧。而大学历来是电影的最佳市场,大学生是最忠实的观众。我也爱看电影,最喜欢看周末通宵电影,票价好像是三元(感觉非常划算,平时电影都是单场卖票,一次只能看一部),从晚上六七点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一般是连播八九部电影。电影刚开始时大家精神十足,看的投入,到两三部以后就有些疲倦了,开始打盹,有的已经进入了梦乡。等到后半夜再看,全场鼾声如雷,东倒西歪,只有极少的再苦苦坚持,没有几人能好好看下去了。在迷迷糊糊、似睡似醒之际,叮铃叮铃散场的铃声响起了,观众揉着惺忪的眼睛向场外走去,清晨的阳光已经普照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6

      大学另一个比较常见的是学生会和老乡会,大学生热情似火,精力充沛,喜欢和同学老乡聚会,在一起谈天说地,指点江山。

        我的大学属于地方高校,大部分都是邯郸本地人,每个县至少有几十个同学,每县一般都有一个老乡会。老乡会设会长,当时我荣幸地成为本县的会长,老乡有28人,有上一届同届和下一届的,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到公园游玩或者聚餐或者外出旅游,大家在一块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着大学的美好时光。有时老乡会举办晚会,所有人都要有节目。没有办法,我和亮哥共同演唱了一首练了一个多月的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唱着唱着就跑调了,大家哄堂大笑,乱成一团。

                                7

        山河巨变,世事更替;                            青春已逝,时光不在。                           

        大学时期无忧无虑,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在大学里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希望今生大展宏图,有所作为。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摆布,在机关稀里糊涂混了半辈子,一事无成,一无长处,就好像在春天做了一个冬天的梦。

        多想再回到快乐的大学时代,多想再拥有充满希望的青年时代。但青春不再来,花开花又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个人都必须一步一步走向前方。

        回眸过去,不管是失落还是荣光都已成为历史;遥望明天,我愿意用百倍的努力争取更好的人生篇章!

                                      (2019.2.1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