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哲学之光生活禅

顿时:大千世界,芸芸ipwf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4人  史壮宁

上学的时候,大家似乎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作业多不多啊?”“多!!!”“嫌多是吧,那就再多布置一点!”第二天,“同学们,今天作业多不多啊?”“不多!”“嗯!看来大家都爱学习,很好,那就再多布置一点吧!”

顿时,小伙伴们都石化了……

顿时,此指“立刻”,这让我有点弄不明白,按《新华词典》的解释,我认为“顿”是指“很短时间的停止”,比如“停顿”、“抑扬顿挫”,这应该是慢节奏,怎么又会变成快节奏的“立刻”呢?像“茅塞顿开”,就来得极爽快。一个字有分裂倾向的双子座性格,在汉语里并不多见。

思来想去,“顿”字看着像“路人甲”,貌不出众,但是在佛法东渐之后,在日益隆盛的禅宗里,“顿”字可是响当当的“男一号”,当然,他不唱独角戏,与他一起联袂出现的是“顿悟”。

顿悟就是闻法即悟,谓不假时间和阶次,直接悟入真理。像是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相当快的节奏,有高僧一语点破徒弟,他恨不得立即拿面大锣当面敲一下,然后急不可耐地问:“会(开悟)了么?”

所以,“顿”字所含“立刻”的意义应该就是出自佛学。当然,在禅宗里,还有个与“顿”不分伯仲的男二号,他叫“渐悟”,世传有“南顿北渐”之说。至此,有个公案想说道说道:

有两则很有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来自北宗的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来自南宗的慧能。

吴信如老居士的看法是:“一看,当然是慧能的境界高一点,但是要辩证地看。假使没有勤拂拭,没有神秀的渐修渐悟,怎么会有慧能的这种境界呢?……所以说,要是抹杀北宗的渐,单标榜南宗的这个顿,那样的话,拿《楞伽经》来说,这恐怕也是抓着一边,丢掉一边了。”

圣严法师说:“所谓顿悟,乃是最后一念的点破,或最后一缘的成熟,……就如一个孵了二十来天的鸡蛋,如因小鸡无力挣开蛋壳,经母鸡轻轻用嘴一啄,小鸡便会脱然而生……”

“到了渐修的圆满,佛的果位,亦必顿然显现──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

不得不说,中国历代的文学爱好者们有不少是追佛学的“热粉”,追的结果是不断推广佛学用语。如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记载:“﹝黄庭坚﹞始见《怀素自叙》於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人家黄庭坚借了别人的字帖回家,夜以继日苦心琢磨,终于功力大进。说到这种借书借字帖的事,顿时就想起了宋代另一个与黄庭坚齐名的人物来。

此人就是米芾。在真州,他曾经在船上拜访蔡攸,蔡攸拿出自己收藏的王羲之的《王略帖》给米芾看。米芾对这幅作品感到惊叹不已,喜欢得不能自已,一再请求用别的画来换取《王略帖》,蔡攸也很喜欢这帖,当然感到很为难,所以不能答应他。

谁能想到,米芾竟然说:“你如果不跟我换,我也不想活了,就跳进江里死去。”他大嚷大叫着,靠着船舷作势要跳江。蔡攸看他都成了这幅德性,干脆把《王略帖》给他了。

一个人喜爱书法艺术到了这种几乎不要脸面的地步,几千年历史,能干出这种事来的,也就米颠一人了吧?

米芾性确怪异,但他很洒脱很浪漫,有时幼稚如婴儿,却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境界。他在学佛修禅的过程中,偶见水桶的底部脱落,由此而引发他突然之间灵性开启而顿悟。

清代《四库禁书》引自《何氏语林》书中云:“米芾晚年学禅有得,卒于淮阳军中,先一月处理家事,写告别亲友书,并尽焚平生所好书画等物,更又置一棺,坐卧饮食皆在棺中。前七日,不茹荤腥,更衣沐浴,焚香静坐,及期,遍请诸郡僚,举拂(尘)示众曰:‘众香国里来,众香国里去。’说完掷拂合掌而逝。”

往生的道路走得如此从容,这可以算得上来世间潇洒走一回了。天下之大,芸芸众生,学佛者众,但几人能有米芾的境界?

佛法的顿悟与艺术的顿悟都像爬山,开始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片光景,等千辛万苦爬到高处了,才能眼界并脑洞大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