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薛立新教授: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全国著名教育管理专家薛立新教授: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早期管理思想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世人对这些理论不断进行了提炼和总结,管理理论的指导性因而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组组织都是有用的,所以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分析早期管理理论的思想性根源,也有必要了解中国早期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为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而产生,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古人提出了哪些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呢?
第一,顺道。道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指方向,比如志同道合,方向性是一致的。在这里的“道”是说管理应该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孙子兵法》中开篇就指出了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将帅必知的“五经”之首。五经包括道、天、地、将、法。道——政治方向:从古至今,人们思路不一样、观念不同时就没有办法走到一起,所以首先明确一点我们的政治方向是什么。管子曰:“道也者,上可以导民也”,孙子进一步阐明了道的核心是人,强烈推崇民本精神,认为领导者应该以道为心,要求管理者就必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下同心的管理目标。道家反对主观人为的管理,主张顺应自然,说“辅万物之自然”,一年中的四季是没有办法变更顺序的,所以道家把管理称为“天治主义”,而儒家称为“人治主义”。道家说管理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道家历来都主张简政放权。
第二,从古至今,要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古人也提出“重人“的思想:重人心相背,重人才归离。一旦重视人,曾经离开我们的人也会重新向我们靠拢,反对我们的人和曾经误解我们的人,他们而后都会走到我们的麾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的民本思想说,要求必须要重视人才能统治天下。荀子也谈到,要进行管理,就必须实行“人治”,他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个管理的重要命题,说高明的管理者通过人治就能够治人,就能够统治他们,阐述了管理是极富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用一些规章制度去桎梏人,应该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任何管理,不重视人才就长不了。管子曰:政之所心,在顺民心。孟子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能否得到众人的支持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矛盾性也非常复杂。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人和的问题。和——调整人际关系,汉语词典中含义也很多,其中就有“协调,平息事端”的解释。在数学中和是加总的意思,就是说人际关系搞好了,帮助我们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家和万事兴”等等。孔子还说管理者在了解下情时,要了解对方之“所以”、之“所由”,必须了解此人所处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交往的是些什么样的人,他本人的行为方式是怎样的等等。所以孔子提醒说不能只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就重用提拔,用人也要慎之又慎。另外管理者也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下级之间、协调好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第四,早期管理思想中特别提到“守信”二字。信是指诚实而不欺骗。对于管理者来讲,包括威信和解决问题时的信用两个方面。威信靠信用换取,威信怎样树立,领导者要清楚威信不是靠权力来支撑,而是靠处事信用、自身魅力达成。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管子特别强调要“不行不可复”,管理者只有以自己的诚信才能换来群众中的威信,这就是“以信换信”。
第五,作为管理者,在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中,做决定时要经过科学的思考、分析,领导要有方,不能信口开河,“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要清楚了解自己所处于的环境,然后制定好对策。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也提出了解对方情况的几个方法,比如“相敌”,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直接观察法;“作之”,即投石问路法;“形之”,即诱敌深入法;“角之”,即实际较量法,而最终管理者都不开“策之”,即分析研究法。
第六,儒家倡导“人治”,道家推崇“天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韩非子认为管理国家必须用法,法治才是治国的根本,一切事务都应该依法办事,由此而总结了完整的法治管理思想,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游意于法之外”,管理者必须要惩罚分明、革新政风、必须要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此基础上,韩非子也提出“守法、重势、用术”六个字。守法,制定法律的人,自己制定的法律自己就得去维护;重势,把权力授给重用的人;用术,是管理者必用之道。唯我用者,创造提拨升迁,以此笼络人心。
综上所析,尽管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的研究还较为零碎,尽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但管理理论的萌芽已见雏形,表明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