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设计的技巧(一)
技巧之一:分层设计。
因材施教原则应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而且要体现在作业设计环节,分层设计正是促使作业“弹性化”“个性化”的关键。无论是立足于一个知识点、一节课,还是立足于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都必须精准把握学情,研究学生认知的6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对应的理论包括多元智能、最近发展区、建构学习、学习支架、能力迁移、学习性评价等。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不同层级,涵盖基础题、拓展题、挑战题等类型,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针对潜能生,教师要指引学生分阶段完成小目标,然后逐步达成大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尤其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意识为学生搭建思维支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进步与成长。
技巧之二:分层批改。
对于优等生,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做得全对”,而是要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其他解题方法,从而寻找更优解法。对于中等生,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订正错题”,而是要督促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对于潜能生,教师的作业批语要写得尽量详细,最好“面批面改”,指出学生的具体错误,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是概念性错误、知识性错误,还是解题方法性错误、答题规范性错误等。教师还要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再找一些难度系数接近的题目帮助学生强化巩固。
技巧之三:当堂练习。
作业的功能之一是通过完成特定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是一种典型的能力训练,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以“讲”为主,作业一般安排在课后完成;“双减”背景下,必须重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紧密结合,从而使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形成一种深度联结。学生的作业尽量“随堂做、当堂清”,这也便于教师及时批改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