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成长励志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一气呵成的吗?

2019-06-27  本文已影响5人  骑驴去高考

我记得学习《滕王阁序》是高二的事情,那时候学校急着赶课程,要求高二时就把整个高中的课程全部学完,高三的时候主要进行复习。所以,当时整体上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氛,没有几个人能安下心来好好品读一下经典,学一些真才实学。我个人那时候也是想着怎么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所以总是抱着投机的心态,内心也是异常的浮躁,无法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一生的事业。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一气呵成的吗?

老师说你只要记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考试就够用了,其它的现在也没时间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净做些表面文章,急着去投胎!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没有学到多少真才实学,许多好的文章,古文连完整的看过一遍都没有,遑论欣赏,像《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寡人之于国也》,像庄子中的《秋水》,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正应该好好学习,全文背诵,可是在当时那种功利的氛围下,连看都没好好看过,现在想来真是很遗憾!

赋这种文体在战国和西汉时还比较接近口语句式,文章特借虚幻描写心中不实之事,以浇心中块垒,要求作者要具有非常高的才情,在典故运用句式方面的要求并不高。而越向后发展,越要求一篇文章的知识含量要大,大量运用典故与社会知识,力求在一篇文章中集中反映作者全方位的知识素养,而且句式要求整饬,音韵协美。这就使文章整饬流畅,朗朗上口,同时知识含量太多,需要大量地查找典故知识理解文章,阅读障碍太多。赋成了一个文学家语言熟稔程度与知识丰富程度最好的承载体。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一气呵成的吗?

所以,一篇短短的赋,我们看起来简单,却需要作家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雕琢与查阅资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非常成熟精美的赋体文章,里面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天文地理等知识。像开头那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我不懂地理星象,所以阅读这句始终心里觉得捌扭,存有疑惑,又像“徐儒下陈蕃之榻”,我总是记不住这个小故事。还有里面那些对建筑的描述,我想不来古代那些建筑的细节。这些都成为我阅读《滕王阁序》解不开的心结,历史小故事我还能记忆,可是天文星象我就实在没辙了!不过这些好像也是一篇大赋的魅力所在吧!

《滕王阁序》真的是王勃一气呵成的吗?

所以,《滕王阁序》应该是王勃事后补作或事前作就,或者现场写就的经过后来的增改,才有了现在这样完美的程度。否则的话,就现的文章,说个难听话,你抄都得抄半天,遑论要在众宾面前一挥而就,还要这般意畅文美,在应酬的场合,你求个文字通顺都不错了,谁耐烦你字斟句酌!那些大量的历史掌故,就算你王勃都知道,难道你就没有心疑的地方,需要回家翻翻书再确认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