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诸市

罗江:“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纪念馆

2018-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2018栏杆拍遍

        交通:从绵阳或成都出发,走高速公路,至罗江汽车站下车,可直接换乘2路汽车直达李调元纪念馆。罗江城很小,为了不走重复路,我选择从东门站下车,向西进入古老的小南街,小南街中部就是奎星阁本博客有专文介绍),游览拍照后,再从南街北口出来,向东150米,先到“八景苑”游览,再东行100米,到“太平廊桥”游览,廊桥的东边,桥北边的小山上,即李调元纪念馆。不收费。

         李调元被四川人尊为“川菜、川剧之父”,在罗江当地极负盛名,他的家乡现被称为“调元镇”,是罗江人引以为荣的历史人物。

        李调元(公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父亲李化楠是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喜藏书,筑有醒园,藏书万卷,为川西第一。

        李调元纪念馆位于罗江县城东外玉京山,占地20余亩。李调元与其父李化楠,与其堂弟李鼎元、李骥元连中进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为罗江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誉。这一时期,罗江人文蔚起,竞美祠垣,其成就在清代四川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李调元为李化楠长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主事、广东乡试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员外郎、提督广东学政、直录通永道等职,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病逝。李调元是继明代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之后,巴蜀又一文坛巨匠,与彭端淑(四川丹棱县人,文学家,诗人)、张问陶(四川遂宁人,著名诗人,书画家)齐名,号称“蜀中三杰”。

        李调元戏曲论著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另著有《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等,其《函海》、《续函海》收川中未见书及自出书163种,852卷。著述包含历史、地理、金石、考古、语言、音韵、诗词、书画、戏曲、民俗、农业及庖厨等。不仅是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清代著名学者袁牧得李调元所赠《函海》在观后称赞道:“函海书写海内宗。”可见其成就之卓越。

        李调元堂弟李鼎元,著有《球雅》、《使琉球记》、《师竹斋诗集》,王梦楼称其“意沉挚、词警拔、历览名山大川以发其抑郁之气,三吴大夫未能与之先也”。

        李骥元,也是李调元堂弟。工诗,文简古似韩、柳,有《凫塘诗集》、《凫塘文集》传世。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皆以文名,史称“绵州三李”(清嘉庆《四川通志人物》)。

        李调元纪念馆内楹联、匾额颇多。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其中,有清代袁牧所撰“童山集著山中业,函海书写海内宗”的楹联,有当代诗人贺敬之所题“李调元纪念馆”的匾额。李调元纪念馆正在筹建《文山函海》系列雕塑群,规划兴建调元文化广场。

        下图、过了“太平廊桥”,跨过左边的石桥,就是李调元纪念馆。关于“太平廊桥”本博客有专文介绍。 

下图:李调元纪念馆大门对联:北斗人宗黄门常纳三千履      西川物望舍此安论十二州

下图、沿此台阶上行,就是山顶的回廊玉京琴韵

清乾隆年间玉京山景乐宫道士刘虚静(据传为进士出身)不仅文学功底深厚,且琴棋书画俱精,李调元乐于与之交往,结为挚友,常到玉京山与刘虚静谈诗论文,更喜听刘虚静抚琴。李调元有诗多首,记其听刘虚静抚琴之雅事。李调元的不朽诗章与刘道士的友情,更为玉京山平添风采。

下图:碑刻:听琴处

下图、藏龙卧虎

下图、川主石龛 

下图:一代文豪 碑

下图、文坛泰斗 

下图、玉京琴韵

下图、 李调元诗碑林

     下图、李调元故乡文苑

        下图、李调元诗碑林、李调元石刻画像

        下图、阶梯左侧的李调元碑林

下图;碑林上方的“大观亭”

下图、匾额:玉京琴韵      对联避俗离尘风景擅平泉之胜      依山临水烟霞会辋川之图   

下图、大钟亭、景乐梵钟

          玉京山景乐宫梵钟,宋祥符初铸,其声噌吰,音传数里,为明代罗江八景之一。此钟毁于1959年。2004年,时值罗江置县1700周年,县人民政府重铸。

下图、近拍“景乐梵钟”    钟身铸有明代御史卢雍有《景乐梵钟》苍鲸何处吼?绀宇翠微抄。余音渡空江,下界知昏晓。

下图、李调元故里碑

下图:“启运桥”遗物:龙头石

下图、环翠轩      对联:东山千岭月间露      门外平流百顷宽

下图、上联:东山千岭月间露    

         下图、从李调元纪念馆远看“潺亭”。(关于潺亭,本博客有专文介绍,请看“推荐阅读”)

下图: 李调元等四进士雕像

        山崖边的这组高20.8米的“文峰函海”雕像,是罗江人民为了纪念李化楠李调元、李鼎元、李骥元这“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而建造的,它山人合一、气势磅礴。其中李调元的雕像最大。整个雕像群全是用石头砌成,雕像里面有巨大的空间,于是设计者就利用这个空间开辟了人文展馆,盛夏时节到里面游览,定会让你感觉到清静而凉爽。

下图、 这是从李调元雕像处拍摄的太平廊桥全貌 ,右侧为“母子塔”

纹江经玉京山下直奔天台山转而东去。玉京山下江面广阔平缓,江波粼粼,每当月明星稀,江面金波闪烁,观此景令人心旷神怡,遐思千万,明代诗人卢雍有诗赞云:“波静罗纹细,偏宜夜月明。应是江妃织,不闻机杼声。”此乃罗江八景之一:“纹江夜月”。

         下图、远望罗江城区

        下图、这尊塑像不知是李氏父子中的哪一位

下图:《罗江县署前石屏铭》明·罗江知县姚谟        刻于明  万历31年    

下图:“景乐宫” 简介          现为李调元纪念馆(未开放)

下图、李调元故乡文苑 李半黎题

                                    内侧对联:    函海文风兴故里       童山骨气傲王侯

                                   外侧对联:万顷良田堆稻穗       三千食客尽梨园    李调元撰联

下图、 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景乐宫

下图:垂范桑梓罗江书画院

 下图、新建罗江县学棂星门记

 下图、俯瞰李调元诗碑林

       下图、俯瞰太平廊桥

下图、大观亭

下图;在李调元纪念馆大门处拍摄的 太平廊桥

                                                                                                                 李调元简介

        李调元:四川罗江县(今属德阳市)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生于清雍正十二年、卒于嘉庆七年,即生于公元1734年12月29日,卒于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是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进士,官至保安同知(官名),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李调元与遂宁(今四川遂宁市)张问陶(张船山)、眉山(今四川眉山市彭端淑,合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三大才子中,以张问陶成就最大,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彭端淑次之,诗名不彰;李调元第三。李调元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即读《四书》、《尔雅》等经文、史书,他记忆力过人,凡经眼经书大多过目不忘。李调元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父曾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便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对仗工整,足见其才思之敏捷。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乾隆46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备道等职因弹劾永平知府,得罪权相和珅,遭诬陷,遣戍伊犁,至公元1785年,方得以母老赎归,居家著述终老。蜀中著述之富,费密之后无与匹敌。李调元的诗作天才横溢,多反映民间疾苦,著有《童山全集》撰辑诗话、词话、曲话、剧话、赋话著作达五十余种。编辑刊印《函海》共三十集。全卷共一百五十种书。 著有《童山诗集》40卷,戏曲理论著作《曲话》、《剧话》等。《曲话》和《剧话》多摘引前人的戏曲评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李调元主张宗法元人朴素自然的风格,反对曲词宾白的骈丽堆砌的时尚,间有对剧作本事的考证,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了资料。难能可贵的是他记载了当时勃兴的吹腔、秦腔、二黄腔、女儿腔的流布情况,对弋阳腔、高腔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的探索,为后世戏曲史特别是剧种声腔史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藏书籍达10多万卷。凡经史百家,稗官野史无所不览。

       

         全文完 

2010-06-23 12:17  发表

       2014.11.11=1026

2018年11月26日,阅读:2267,评论:41(网易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