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术会议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迦陵仙子

昨天应同事之邀参加了由他发起和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

一说到学术研讨会,总有种专业度极高、要求极严、一般人无法企及的神秘感。但其实,近二十年来,这种会议在各个行业已经是非常常见的行业内从业人员的交流模式了,很多会议的内容和水平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因为太过频繁的会议,让研究人员疲于奔忙在各大会议,哪有时间精力坐下来好好搞研究呢。没有高质量的输出,肯定就没有会议期间高质量的输出了。

过去三年的封闭,让今年的旅游业大为火爆,同样,在学术研究领域,过去三年没有举办成功的研讨会在今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城市和机构如火如荼地进行。

刚刚过去的8月份,我是在极其忙碌的情况下度过的,所以也是在匆忙中草草提交了论文,心里对这次会议有点排斥和退缩。

一来有点想偷懒,因为要参加会议就要提前准备PPT文件,并在会议期间发表自己的论文。

二是个人总觉得每次到另外一个城市参加一场学术交流会议,前后要花费至少4-6天时间,时间的消耗让我觉得有些得不偿失,远不如自己安稳上班工作,踏实输出来的效率高。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觉得学术交流是行业内约定俗成的交流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认识更多人,也让更多人认识你自己。

对此,我不置可否。

我承认自己刚毕业那几年,也有过同样的想法,而且为此付出过很大的努力。从最开始的小白,到现在的轻车熟路,也经历了一番磨炼。

但是时至今日,我早已看透一切,过于频繁地参加公共学术交流活动并不能提高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和价值,你认识谁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相反,谁认识你,也不是靠混个脸熟就可以了,任何时候,好的作品才是第一生产力,才是自己的名片,才是最有价值的社交内容。

只有用作品社交,才能取得更高的社交价值,否则都是无效社交。

不过,我还是拗不过朋友三番四次的热情邀约,提交了一份不太成熟的论文,并按时来参会。

上午的大会报告集中在一个大报告厅进行,由于不是同一个专业领域,我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在各种分神和瞌睡中熬过了几个小时。

午饭后,所有参会人员被分配到了三个报告厅,这是因为参会人员较多,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在会议上“亮相”——发表学术演讲,分成三组同时进行,就可以给更多人讲话的机会了。

我被安排为第三报告厅的“评议专家”,与另外一位来自内蒙的老师一起为即将在这个报告厅发表演讲的八名演讲者做评议。其实上午的大会报告也安排了“评议人”和“主持人”,但实际上评议人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议,只是如主持人一般宣布演讲者姓名和演讲主题而已。

原本以为我也可以这样“糊弄”过去,谁知事与愿违。另一位“评议人”没有出现,现场就我一个评议人。而且每位演讲者都没有超时,这就导致留出了足够的时间给我这个“评议人”讲话了。

幸亏昨天拿到会议议程后,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认真阅读了几位发言人的论文,并简单写了评语,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加上他们在演讲时,我也仔细地听了一遍,更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我非常认真地为每位演讲者都做了评论,有些是给出修改建议,有些是提出一些疑问,请他们现场作答,等于是将这一个时间段充分利用起来,与诸位演讲者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

现场其他的参会者受到这种良好交流氛围的影响,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演讲者进行乐互动交流。

我一个人点评了所有八位演讲者,真是一项非常考验人各项能力的工作。要知道每个人的发言题目都不同,而且涉及的研究领域也不同,有些研究是我完全不熟悉的,即便提不出问题,我也总要说几句才好,说什么,怎么说不至于显得太不专业或者太不礼貌都是需思量的。

好在我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

评议完之后,下一场是我自己的报告。我站在演讲台,打趣地说道:“哎呀是在不好意思,我当了一下午的裁判员,现在轮到我当运动员了,请大家高抬贵手啊!”

一句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也缓解了我的紧张心情,因为我的论文准备也不是很完善呢。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纷纷为我鼓掌,说我评议的非常好,他们都受益匪浅!大家还说,我们这个会场是讨论气氛最热烈,学习氛围最浓厚的。

听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我心里也是开心的。

虽然一开始有点排斥和应付这场会议,但是在我“不糊弄”的工作态度下,意外在会场有了更大收获,不禁在心里感慨和叮嘱自己,做什么事情,只要足够认真对待,就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