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随笔散文散文

废品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29人  高儿

傍晚,吃过饭,窝在椅子里刷新闻。

那天的小小报道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拾荒老人,因为醉酒撞上了呼啸而过的火车,当场身亡,留下的大团废弃物无人管理,散发出恶臭,最终附近的居民报了警。

记者介绍,“六十多岁了,一直单身,也没有子女……靠捡垃圾生活了很多年。”

荧幕这头的人们停下剥橘瓣的手,继续把浆汁揩上围裙,一边看那些团团的垃圾。

“造孽哦。”半晌,有人说。

你想起李静睿在某个故事里写,“造孽”这个方言,既可以是形容词,表示一个人可怜,也可以是动名词搭配,表示一个人犯下过错。你不清楚那个人指的究竟是哪一种。

还记得那天在去远方的列车上,你紧紧握着考试的资料,脑子里的思绪很长很长。

黑暗中,你把嘴巴抿起来。再过个几年就可以离开了,你想象中的朋友拍拍你的头,说,嘘,要乖。

废品

社会新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观点过于偏颇,负面新闻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橱窗,展示着不按社会规则生活的人们过得有多么兵荒马乱,地冻天寒,让这头的羔羊们拍拍胸口,长舒一口气,“好险好险,我足够驯顺。”

埃航事件后,你去那个小女孩儿的微博上看了看,她跟你年纪相仿,因为跟男友相约去肯尼亚看长颈鹿,坐上一趟升空六分钟就坠毁的航班,提前抵达人生终点站。

大概有几万个人在底下留言,哀恸之余又流露出侥幸,“啊幸好我没有男朋友”“没钱到国外坐飞机”“社畜已经被工作折腾得废掉了还看什么长颈鹿呢”。

面目可憎的每一个人,无外乎都是多年媳妇熬成婆。

被规则推着走,削掉长出来的边边角角,又熔炼成规则本身,去切割其他未成形的边边角角。大家筐在一起就好了,活成群体,活成数据,就可以逃脱危险,合群是他们逃脱命运之手的泥鳅身上的粘液。

知乎上有人在问,那些嘲讽、谩骂、侮辱死者的人到底是怎样一种心理?除了仇富,更多的是单纯的恶意。

那些被规则量化掉的人,愿意在任何与自身观念脱轨的事件上狠踩一脚,反正对方已经倒下了,他们吐完唾沫,看看心脏里再次被擦得锃亮的“安全生存法则”,一屁股坐下来,突然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

至于那个因为死亡而唯一一次登上社会新闻版块的老人,没人在意他的姓名,样子,经历,或许连带着死亡本身也变得不那么重要。

人们报警,是因为没人打理他留下的那一堆堆废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