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那年文革 那年你我
对于我祖父祖母,也就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一辈发生的故事,我一开始几乎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清楚,就算是历史课上讲的什么什么运动,书中的什么文工团,电影中的什么“大跃进”,依旧不能让我很好的认识到这些故事。它们仿佛是梦中注定了要在那一段时间里发生,而那一段时间里的人们,也好像是命中注定了要经历这些事情,在那段时间里度过青春,度过美好年华。

我唯一能得知这些事情的渠道,就是我奶奶了。在我小时候对于她的印象,莫非就是整天追着我从这里跑到那里,手里还握着一根晾衣服用的棒子,嘴里还念叨什么“你这个小鬼头,不吃饭还捣乱,看我不打死你。”可说真的,她从来都没打死过我,也从来没有重重的打过我,她只会让自己在5分钟之内吃好一段饭,然后用剩下的大把大把的时间来喂我吃饭。我从小也就皮,弄的奶奶整日不得安宁,当她轻轻拍着我哄我入睡时,她会说“哎,你看看人家奶奶每天出去唱歌跳舞,我却为了你个小鬼,辞掉了工作来领养你。”可我还小,怎么又听得懂她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奶奶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喜欢唱歌跳舞了。。。
每次能听她讲些故事,莫过于在我最安静最听话的时候了,奶奶摇着她大大的扇子,每次都能看见她脸上泛起的微笑,我知道,那是她回忆过去美好瞬间的微笑,是幸福的。
我奶奶不是什么知青,更不是什么抗日英雄,她生在最普通的一个村里,最普通最普通的一户人家里。小时候,他们一家子前前后后大概有不超过十个孩子,每次吃饭,小的孩子只能站着吃,大的孩子就坐在桌子上吃,我奶奶就和她的妹妹盛好饭,在桌子上有几个少得可怜的菜,她们会夹几根菜根,然后默默走到墙边靠着墙吃饭,小小的手要捧着大大的瓷碗,假如说你打碎了一个碗,那么换来的就是她父母的一顿斥骂和拷打。而在吃饭的同时,母亲更不会管你有没有吃些什么,只会给大孩子夹菜,手上还抱着个小孩子在哇哇大哭,还哭个不停。
奶奶还说,她们那个时候的学习条件很差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当你读书的时候,如果大人正好下田干活去了,那么奶奶还要带着她的弟弟或者妹妹一起上学,根本想学也学不起来。她们的老师呢?有些高中毕业就开始教书了,用的都是方言,上课就读毛泽东的话。春游去的话,每家只要交一块钱,然后背个布包,里面塞上一块用毛巾包着的饼。如今奶奶用的都是普通话跟我讲的这些故事,我便问她怎么学会的,她说,看着新闻,学着学着就会了。
到奶奶长大些的时候,就不再读书了,她们会结伴去帮父母干活,割割草,把手割破了就用泥巴糊一糊,累了就直接坐稻草堆上休息会儿,再干活。反正如果父母安排的活没做完的话,后果即是不堪设想。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时候(1976年),奶奶毅然成为了一个大姑娘。当时他们村听说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全村都开始用那种人民公社广播的高音喇叭(爷爷就是这么说的)广播这条消息,还说要派20个代表去悼念。我奶奶选上后,她便按照要求,两个长长的麻花辫各系着两根白丝带,穿着白色的衣服,一起去村里的一个地点,为毛泽东鞠个躬,献上一朵花。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奶奶当时的心情。我还是把她的原话写下来更有说服力些。
“那个时候啊,我们村里,不是有大大的喇叭广播的吗。村长给我们广播说我们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去世之后,我们每家每户都很惊讶的。就突然活生生的一个人就去世了,怎么不吓人了。然后我们村派代表去悼念,我们几个姑娘就系上白丝带,穿上白色的衬衫。一路上啊,我们就坐在三轮车上,好几个人呐,就坐上面哭,不停地哭啊。我们当时都认为毛泽东不会死的呀,他是拯救我们中国的人,怎么可能死呢?都觉得他是个神仙,不觉得他是普通的人啊。然后哭,哭到下车还在哭,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群人就在那里哭。”奶奶说完,意味深长的盯着我看了看,又看向窗外,我却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的看着她。
严歌苓在《芳华》中写道“哪怕没有轰轰烈烈,但有个人时刻在你身边相依为命,那种长相厮守才是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我也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我奶奶的爱情,掐指一算,是从24岁开始的,爷爷是人家介绍给奶奶的,可从奶奶的口中描述出来的,却像是她和爷爷自己谈的一场恋爱。
到了该嫁的年纪,奶奶看了许多媒人介绍的男的,却始终看不上,最后,人家都认为她太挑剔,却嫁给了瘦瘦小小的爷爷。现在,他们还能回忆起是在1978年谈的恋爱。而且记得很清楚,很清楚。
我奶奶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而我爷爷呢?志同道合,小时候,他哥哥在拉二胡,结果爷爷就被阵阵琴声所吸引,于是就在门口偷偷看他哥哥拉二胡,等他哥哥休息去的时候,就自己拿了二胡琢磨,自己开始学。我爷爷真的是很聪明,他五十多岁的年纪,却还考了电工证(还有电工上岗证,电工维修证和高压电工上岗证)。当他进考场面对一群青年,以及面前的电脑时,毫不怯场,还考过了。可惜当时他们家的条件也不好,作为年纪算是家里很小的他也没上什么学,却还是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果上天给予他一个好的条件的话,也许他真的能考上大学,混的很好,却也不会遇上我奶奶,不会有我爸爸,也不会有我。
奶奶说,当时奶奶看见爷爷的时候,他瘦瘦小小的,却很能干,小时候,也许我奶奶和我爷爷认识,也许我奶奶后来才从爷爷口中得知,小时候有人看着爷爷瘦小欺负他,爷爷总是能灵活的对付他们,一个小的打得过好多大的。现在奶奶还说爷爷脾气比较犟,所以人也这样。少有责备的语气,却透露了奶奶的微笑,甜甜的。
不能扯太远太远,我继续说下去。奶奶遇见爷爷之后,觉得爷爷多才多艺,用我的话来讲,简直就是《芳华》中刘峰的翻版。奶奶觉得,她遇上了对的人,两人便在1980年的正月初二结了一个草率的婚,连基本的婚纱都没有,一套新衣服,几盆糖,却特别热闹,给他们的青春留下的一道美好的记忆。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跟爷爷聊天的时候,他用手比了一个4说到“今年正正40年啦!”脸笑的都红了,虽然脸上有几条皱纹,但那个笑容却让我陷入了爷爷的话中去了。
现在,不不不,应该是搬家前,也就是我读小学一年级和读幼儿园的时候,奶奶每天都教我写字唱戏,爷爷就吹笛子,拉二胡什么的。有时家里还会来一帮爷爷奶奶的朋友,热闹的很,我就献丑来几首《金丝鸟》或者《红灯记》里面的唱段,人家都夸我聪明的要死,曲子一学就会。有时候,我总会想为什么他们就不教我爸爸唱戏呢?他们唯一的答案就是:我是女孩。而我爸爸却特别喜欢在小时候自己做做手工什么的,这也是遗传了我爷爷的一部分基因吧,所以不怎么喜欢唱戏什么的了。爷爷他们在村里(没拆迁的房子)演出的时候,我就过去也化个妆,唱几首歌,毫不怯场。还不是奶奶整天带我教我唱歌跳舞的,还不是爷爷教我学了二胡的,我的童年才有了如此美好的回忆,现在也会如此喜欢唱歌,如此喜欢跳舞,如此喜欢音乐。
爷爷奶奶老了,可是每次去他们家里坐坐,聊聊天,吃顿饭的时候,总是能聊到以前的事情。而每次聊到以前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总是能笑着争执起来,很明显,他们在通过言语共同回忆历史,而这是我们只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并不能感受得到的。当奶奶去种地,结果菜太多以至于奶奶一辆自行车载不动时,只需一个电话,爷爷就立马从单位到达现场。当爷爷每次拿起他的那一把二胡的时候,也是奶奶,从出房间里跑出来听爷爷演奏,并且唱个几句。当爷爷开始用微信,跟紧我们潮流的时候,奶奶会非常生气的告诉他不能玩太多手机。而等奶奶开通微信之后,却一直让爷爷教他怎么使用,怎么发语音,怎么聊天。当爷爷在手机上玩微信的跳一跳时,奶奶总是紧张的大叫起来,生怕爷爷按的时间太长,结果结束游戏了,而爷爷在胜利之后,会第一时间给奶奶分享,奶奶也会成为他的捧场王,给他鼓掌,甚至一个拥抱。不管过多少时间,感情和爱情都不会过时,只会越来越深。
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就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而我爷爷奶奶的青春,虽朴实,却有着他们不一样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