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佰個100

余承东:华为终端掌门人的逐梦人生 | 壹佰個独家专访

2018-10-12  本文已影响5人  壹佰個100

本文为独家专访华为终端掌门人余承东,转载可在后台留言。

2018年9月13日苹果秋季发布会刚一结束,余承东就发布了一条微博:“稳了,我们10月16号伦敦见!”

在接受《壹佰個》专访时,余承东说,“其实我们知道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所以在看了苹果新品发布会之后,应该说更加有信心了。

10月份准备在伦敦发布的产品,将有更好的产品技术体验和创新竞争力,也有更独特的优势和更好的性价比,所以我当时写:稳了。因为心里更有底了,更有信心了。”

这就是余承东,直来直往的“华为男”。在业界一直以“敢说”闻名。在社交媒体上,也延续着一贯的耿直风。虽然偶尔也会因为这份真性情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但他并没有刻意改变这种说话方式。

在余承东的字典里没有完美的公关,只有无懈可击的产品。只有这样,说话才更有底气,也更加硬气。

《壹佰個》带来三个小故事,一同了解华为终端掌门人余承东的逐梦人生。

无畏战士余承东 认准目标敢打硬仗屡创壮举

从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区总裁、战略与市场体系总裁,到如今的华为消费者业务CEO、华为集团常务董事、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一步一步,余承东和这个全球ICT行业的领导企业同行、成长。

余承东是安徽霍邱人,自幼勤奋好学,却由于出身寒门,又是农村户口,甚至无法进城读书。父亲托了很多人,给余承东找了个县城里很普通的初中,每天上学要往返四个小时。

2018CBG质量大会余承东讲话图片来自微博

那时候,很多人都劝余承东不要读了。说那个中学从来没有人考上过大学。但他依然坚持苦读,最终以全县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

进入大学,余承东的成绩一直不错,毕业后就选择了留校。那时正好赶上南方沿海城市大发展。

1993年,他一次来深圳,就被这里的气氛感染,毅然加入刚起步不久的华为公司,投身到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改革大潮之中。

彼时的华为,正在筹谋开发自己的程控交换机,余承东就加入了这一项目。取得一些令业内瞩目的成绩后,余承东并没有怡然陶醉,而是主动向华为总裁任正非请缨:进军无线通讯业务

余承东就是一个奋斗的战士,他一直都在战斗,却从未担心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

华为公司无线业务部成立之后,余承东开始了从零起步的创造。

上世纪90年代的2G无线通讯时代,主流国际标准GSM已制定完毕。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欧美主要运营商主导制定并拥有全部专利,而华为的GSM专利数量为零。

华为公司无线业务部成立之后,余承东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从零起步的创造。

没有人知道那一张超越世界的战役会以何种结局收场,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找到答案

通过数年奋斗,余承东和他的团队终于在1997年推出了华为的主力GSM产品,由此进入国内市场。

1998年,华为参与制定3G国际标准,成为标准制定组织成员和主要贡献者之一。

此后经年里,华为产品开始大规模突破主流市场,在国际上打开了局面。到2006年已取得5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三

到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去拼搏成长,按最高标准提升自身能力,余承东根据公司战略安排,进军欧洲。

图片来自网络

欧洲是GSM、3G技术发源地,彼时已有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诺基亚4家电信设备巨头虎踞龙盘。余承东知道,唯有创新和质量超过它们,华为才有机会叩开欧洲市场的大门。

为解决机柜体积空间狭小的问题,华为研发团队研发创造了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抓住这一发明,华为把欧洲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不过一年就陆续斩获大单。

创造这一壮举的第一发明人,就是华为的无畏战士余承东。

信念守卫余承东 用执着让梦想变为现实

华为公司18万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8万多人,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不论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规模,都是中国企业中的NO.1。

因为注重研发,华为在全球都部署了研发资源,欧洲和美国是重中之重。然而,在余承东的记忆里,华为在早年想要撬开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余承东的利器,就是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行动:没有打不赢的仗。

正是这份信念,让他顶着挑战欧洲巨头失败便“几年无法翻身”的压力,决定背水一战。

面对当时的欧洲巨头爱立信,余承东想用完全不一样的架构,去做革命性的产品升级换代,从而打破垄断,让华为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主流——他要把GSM、UMT、SLT做在一块板上

这条路之前没有人走过,技术上的风险极大,所以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余承东的决定。

在一次与同事攀登深圳梧桐山的过程中,余承东打了十几个电话,与海内外同事反复商谈,权衡再三,最后下决心拍板:“必须做!不做就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2008年,华为第四代基站研发成功,一问世便震惊业界:当时的基站要插板,爱立信插12块板,华为只需插3块。这次技术突破,一举奠定了华为无线的优势地位。

此时的余承东任职华为公司欧洲区总裁,努力开疆拓土。针对华为在欧洲只能勉强挤进一些小国家小运营商“缝隙市场”的现状,余承东重新确定了“压强原则”,选定最强的国家、最好价值客户的“5大国TOP3”运营商,进行战略性投入的重点强攻。

余承东瞄准的这15家运营商都是欧洲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客户,对产品、技术的要求也最苛刻。然而,“要爬就爬最高山峰”的余承东执着地进行攻关,三年之后就攻下了15个大T中的12个。

图片来自网络

一时间,华为风卷残云般横扫整个欧洲市场。

2012年,华为将此前在西欧市场9%的份额,提升至33%,高居欧洲第一。取得这个成绩,余承东和他的团队只用了两年

所有的功绩都来自恒久的坚持。对于技术研发,余承东总是强调“板凳要坐十年冷”。

2012年,WCDMA产品荣获华为最佳PDT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产品开发团队),一年为华为贡献数十亿美元利润。

对此,亲历者余承东非常感慨:从1997年他一个人开始组建小组,到第二年春天苏州会议批准预研立项,再到如今傲立市场群雄,整个过程用了15年。

图片来自网络

凭借经久坚持的领先技术与市场拓展,华为销售额已成为全球第一。可是最让余承东感到欣慰与自豪的,还是华为无线通讯业务,从籍籍无名的跟随者一跃成为领跑者。

终端拓荒者余承东 每迈出一小步都是国际化探索一大步

无线解决方案做到全球世界第一,欧洲市场份额做到第一,余承东有理由相信,出身通信网络设备的华为,同样能够在终端手机市场里,再次成为第一

因为,对自主研发的技术坚持,对新兴科技的快速跟进,都是余承东拓荒终端市场的信心来源。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也正在反馈一切向好的事实:经过七年努力,华为已然成为长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家。

按照余承东的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之内,华为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家。

开拓,来自改变。回望华为在终端市场的布局历程,首先改变的,是余承东

2011年,余承东离任华为欧洲区总裁,接管消费者业务。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华为80%的低端机,提出用高端机重塑华为品牌

这个思路在今天看来是正确的。

杀入了终端消费品这片竞争惨烈的红海,严谨低调地余承东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产品发布,见媒体,刷微博,不到一年,他已成为最受关注的华为公司高管。

在微博上,他言出必行被广泛点赞,一些“疯狂”举动客观上提高了华为终端的知名度,也刺激了市场销量。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来源:IDC

201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亿台,2016年是1.39亿台。其实,这一年原本的目标是1.4亿台,留下的“0.01”,对余承东既是压力,也是推动力。

余承东说,过去任正非“刺激”他时,就会说,“余承东说产品做得很好,我认为有差距,虽然我用的华为产品,但是我的家属都不用华为产品,他们都用iPhone。”

2017年,华为精细化运营的变革年,不仅任正非的家属都用上了华为手机,而且中国市场有20%以上的消费者都用上了华为手机。

这两年,余承东率领团队打造高端品牌,聚焦旗舰产品,研发消费者心中最好的手机。从惊艳全球的P6,到燃爆中国的Mate7、从领导全球的徕卡三摄技术,到自研的NPU智脑芯片。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终端的技术实力、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一次次刷新全球的认知。

如今,在欧洲、中东、拉美、亚太,全世界170多个国家都能看到华为终端产品。2018年2月,余承东以“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称号,接受了英国广播电台BBC的采访。

2018年Q2,余承东在终端公司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华为终端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份额超越苹果。

图片来自网络

紧接着,余承东在2018年华为集团的董事会换届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华为集团常务董事,身上的责任与担子,更重了。

说到目标,余承东说:“能走多久,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鸿鹄志在苍宇,燕雀心系檐下;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躯,是意志。强者遇挫越勇,弱者逢败弥伤。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是决心够不够大。只要是人干的事情,我就一定能干,而且要比别人干得更好。”

余承东这样总结自己的成功之路:“每次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新的领域,总是面临无数挑战和质疑。

18年9月19日余承东消费者BG内部人才讲话摘要

华为在外人看来比较神秘、严肃,但其实就是一群很简单、敢于追逐梦想的人。

我经常跟大家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我们就要永远挑战第一和各种不可能,一步一步,以行践言。在华为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迈出的每一小步,不敢说是人类的一大步,但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索来说,可能是一大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