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记录第016天 | “以终为始”
**时间:2017年05月27日 05:15 **
姚冬梅,曹艳芳,你好!
今天一整天都将在火车上度过,我会在火车上读完《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能不能整理笔记要看运气好不好,运气好有电源,运气不好就没有电源。昨晚睡得不怎么好,原因就是闷热,这仅仅是太原而已,不知回到重庆会是怎样的天气在等我。其实,我挺喜欢山西朔州的气候,虽然偶尔煤灰比较多一点,但“夏天屋里不热,冬天屋里暖和”的特点非常适合我这样长期宅在宿舍的人。
行动与思考
昨天早上我在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时读到一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想象你开着车抵达宾仪馆,找到车位后走下车。走进宾仪馆,伴随着哀乐,一路上你见到好多亲友。到达前厅,看到棺木时,你赫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你在参加自己的葬礼。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是姑且假定这时亲人、朋友、同事和爱人,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现在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评价?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希望他们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贡献?
是呢,我刚刚离开的同事对我会有怎样的评价呢?马上又要进入一个新的单位,我希望将来的同事会怎样评价我呢?
所谓的“以终为始”,就是先把这样的评价写出来,当作自己的目标,从而采取行动。也就是说:
主动给自己贴标签
查理在《穷查理宝典》一书中讲到:
当然,现在驱使人们行动的主要奖励是金钱。只要一个毫无实质价值的筹码能够固定换到一根香蕉,那么人们就可以对猴子进行训练,让它为了筹码而工作,仿佛筹码就是香蕉一样。同样道理,人类也会为了钱而工作——而且会为了钱而更加卖命地工作,因为人类的金钱除了可以换到食物之外,还能换到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拥有或花掉金钱通常也会让人显得有身份。
虽然在各种奖励中金钱是最主要的,但它并非是惟一有效的奖励。人们也会为了性、友谊、伴侣、更高的地位和其他非金钱因素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认知。
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就是通过金钱这个标准来进行衡量。事实证明,这个标准非常有效,因为它可以激励我们为社会创造财富。当然,这种激励也会有人因为它而引发极其可怕的行为。有的人在这种激励机制的驱动之下,他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以便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还会为自己的糟糕行为寻找借口。
所谓的“铁锤人倾向”,这是这种因为激励机制而引起的偏见之一。我在自己避免这种偏见的同时,也必须认清这种偏见普遍存在的事实。因为,这种偏见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更进一步讲,大多数人总想避免暴露自己的错误观点。
可证伪性是理论内在的更新机制。科学家丹尼尔.丹利特说过,“科学的本质在于在公众面前犯错误”。当收集来的数据与理论不一致时,通过不断修改理论,科学家最终能够构造出一个反映世界本质的理论。
事实上,我们在个人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使用可证伪性原则。如果我们明白当我们所深信的事情与所观察到的事实相悖时,最好去改变我们的言行观念,而不是去否认事实的话,那将会令这个世界减少很多社会和个人的问题。
在行动中思考,就是在行动中寻找希望。
反思今日三件事
第一,早起,读书30分钟,整理读书笔记。【完成100%】
第二,完成一篇1500字写作(007作业)。【未行动】
第三,读一本书。【完成25%】
在行动中思考,持续积累“认知差距”。
明天(周日)三件事:
第一,早起,读书30分钟,整理读书笔记。
第二,整理007小组作业金句。
第三,继续整理“自己期望的评价”。
每日三赞吾身
1.起床早,心情好。
2.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提高。
3.在《硅谷来信》专栏留言,入精选。
鼓励一切人,
也鼓励自己。
在行动中思考,
持续积累“认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