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CP这件事(1)
CP这个词何时开始流行起来的,无从知晓,不过目前吃瓜群众依然对磕cp这件事乐此不彼。对于一个不怎么关注网络流行语的人,对诸如某音,某手,某书均不感冒,当然源于手机版本较低,不能下载内存较大的app,只能保留手机最基本社交功能软件。而我今天磕的这对CP,是上个世界八
九十年代,一对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舞台搭档,黄梅戏艺术家马兰和黄新德老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92273/a9bbe33c14212d9d.jpg)
抛开所有的荣誉,单纯地聊一聊我的主观感受,如引起某粉不适,忽略即可。
少年时期对于黄梅戏的喜爱,是博爱。所有的作品,无关颜值,无关剧情,只要是黄梅戏,我都不会错过,可能只有一个原因,这旋律太入耳,且走心。
当你走过了萌新阶段,就会有一定的欣赏水平,便可称之为戏迷或者票友。从外行的戏迷转变为内行。内行自然要看门道,有所选择,于是便成为某粉了。
我的入坑源于一盘磁带《黄梅对唱》,盗版的,大约是两三元左右,在某地摊上买的。买它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因为学生时代的我们,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听随身听和看书。随身听是那种小型的可播放磁带的那种,音质较差,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也许是听惯了当时流行歌手的歌曲,想换种口味。而黄梅戏是我之前较感兴趣的,通常是在电视机前,在春晚或者戏曲春晚里可以敬请期待。总之还记得当时,小摊贩一味强调这是正版的,我赚大了之类。不过事实证明,音质还是不错的。那时候的正版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地摊上的,我心里自然清楚。
《黄梅对唱》里的五位名家分别是马兰,吴琼,韩再芬,黄新德,潘启才。这几位当然代表了黄梅戏的最高成就,这盘磁带让我明白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前我对三位女艺术家还是较为熟悉,对这两位男艺术家彻底路转粉。之后再听其他人的作品,再看其他人的表演,总感觉差点火候,差点韵味。当然,这里没有提到张辉老师,张辉是我心目中男神一般的存在。
吴琼的嗓音真是被上帝吻过,无论是流行歌曲,还是黄梅戏,其他剧种,她都能轻松驾驭,切换自如。听她的唱,如陈年老酒,醇厚浓郁,真是听觉的盛宴。可是表演嘛,怎么说呢,也许是过早离开黄梅戏舞台的原因吧,表演并没有抓住我的心。优秀自然是足够优秀,在某次上海的展演中,杨俊、吴琼、张辉三人表演《孟姜女》,看过这次演出,就明白了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杨俊的颜值和演技,吴琼的嗓音,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黄梅戏电影《孟姜女》,如果换做吴琼,我想影响另当别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92273/5f85dd7302c7db4e.jpg)
对于潘启才老师,我只听过他的声音,没有看到他的表演。他和黄新德老师,单论嗓音,我更喜欢潘老师。黄梅界的金嗓子,声音听上去感觉很年轻,王孙贵族的感觉。比如在电视剧《劈棺惊梦》中他配唱的楚王孙,和马兰的几段对唱,真比和老庄舒服多了。我听过他和马兰的《牛郎织女》,《桃花扇》,对比马黄版,我觉得马潘版更得我心。潘老师真是我心中的宝藏男孩!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92273/e457cd54c28d0b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