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江湖想法散文

那些年的端午“味道”

2023-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蕙de风

今日端午。

早晨起来吃了粽子、咸鸭蛋,却始终觉得,和记忆中的端午“味道”不一样。

那些年的端午味道,是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甜香、菖蒲艾叶的药香,和着母亲絮絮的话语,总能搅动心底的兴奋。

每年端午节来临前,母亲会把旧年的粽叶从墙上拿下来,放在清水里浸泡让它重新伸展开。还会去集市上再添一把新叶,以免不够。包粽子的前一天,母亲会把糯米仔细地挑拣、淘洗,而随着生活条件的逐年好转,粽子的花色品种也从单一的白米粽、豇豆粽,增加到了蜜枣粽、猪肉粽等等。

母亲给自己包的粽子定名为“长脚粽”,我觉得很形象,她却总觉得自己的手不够巧,说别人还会包“三角粽”“枕头粽”,但我心满意足。为了区分各种馅料的粽子,母亲还会准备不同颜色或不同材质的捆线,并吩咐我记住:“红线系的是豇豆粽、白线系的是白米粽、麻绳系的是猪肉粽……”我也尝试过包粽子,却总是包不好,慢慢地就放弃了,在母亲的身边做一些辅助性的活,比如把露出来的粽叶修剪掉,这样看起来光洁漂亮;把相同馅料的粽子两个一对系在一起,吃粽子的时候“心中有数”。

煮粽子的时候同时煮咸鸭蛋。粽子煮好以后就放在竹篮里,高高地挂起在屋梁上荡着的绳子上,吃的时候便伸手去拿。年幼的时候吃白米粽是蘸着酱油吃的,竟然出奇的好吃。剥去的粽叶也不会随意丢弃,而是会将完整度好的放在一边,用河水清洗后绑在一起阴干,以备来年再用。

除了包粽子、煮咸鸭蛋之外,母亲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仪式便是“端午插艾”。材料通常由菖蒲、艾草、蒜头组成,由一根红绳捆扎在一起,挂在家中的大门之外,驱赶“五毒”。

那些菖蒲就长在我家屋后的小河里,而艾草种在菜地旁边。这两样植物平常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只有每年到了端午节母亲去收割的时候才让我惊觉:我们家居然有这样好的东西!它们组合在一起,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起到驱虫防蚊的功效。

那些年的端午“味道”随着我出嫁后,慢慢地淡了。

婆婆虽然也是农村人,但她不会包粽子、不去挂艾叶。每年端午节,总吃亲戚或邻居送的粽子,我也便养成了每年端午给婆家买粽子的习惯。

而母亲那边的粽子,也一年比一年包得少,终于有一天她说“累了、包不动了,偶尔吃一两个女儿买来的粽子就行了。”至于门上的艾草菖蒲,超市里有包装好的售卖。这个“味道”,我依旧保留。

端午安康!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