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
5块钱,在2017年的上海能做什么?
能吃上一个油墩子,却不能再打生煎的主意;能买一张地铁票,却是有去无回的单程……5块钱,在这里,似乎已经不能在让人舒舒坦坦地吃,通通畅畅地行。在这个中国最为摩登的城市,她的物价一直先锋。
同样是这座城市,她收留了全世界漂泊的故事。你可以花130块钱游荡在复兴中路的艺术馆,窃听蒂姆伯顿的异想故事;也可以停驻在小资的巨鹿路,花80块钱品尝古董咖啡机磨出来的意大利往事。年轻的灵魂们渴望丰盛,囊中羞涩却让他们显得局促不安。
5块钱,能干什么呢?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而在一条年代久远的老街上,藏着一个古朴的小场所,在这里,只要5块钱,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去。茗一口茶,舒服地坐一下午,听评弹艺人演绎着悠远的老故事。
坐落在上海嘉定区南翔古镇上的槎溪书场,是苏州评弹的演艺中心。买完5元钱一张的票,上了狭促的楼梯,掀开厚重的帘子,里面早已坐满了观众。他们清一色全是老人,年轻听众的我们在这里如此面生。环顾四周,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式房间,古色古香。抬头看每一处横梁都悬挂下来两盏灯笼,四周柱子上的电风扇则送来了清风。座位是仿红木的椅子,两把椅子中间放着一个茶几,供听客放茶杯、眼镜等小物件。这个场所已经很有年代感了,再加上满头银发的观众更诉说了它的历史。
两声间隔不久的响铃之后,舞台前走上了一男一女两位评弹艺人。女人身穿红色旗袍手持琵琶,男人身着白色长衫手拿三弦。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古老故事——《玉蜻蜓》在吴侬软语的弹唱中浮现出来。观众席里的老人,有的架着老花镜,入神地看着。有的戴着帽子斜着身,张着嘴巴,舒服地睡着了。有的正喝着茶,看着台上艺人惟妙惟肖的演绎,哈哈哈地像个孩子似地笑了起来。有的老人,听得肚子饿了,从包里掏出一块饼干,小心翼翼掰碎一小块,慢慢地咀嚼了起来。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这里的老人大多都在75岁以上了,退休之后,这儿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早上买菜、喝茶、锻炼,吃过午饭后,每天雷打不动地赶过来。他们小时候就听过评弹,物质贫乏的年代,评弹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老人们陆续回忆起自己和评弹的渊源:“我父亲很喜欢听评弹,我喜欢评弹可能是因为遗传吧。”“那时候娱乐活动不多,大家就听书。”“ 听书的人可多了,楼下天井都坐满了人。有的人没有位置坐,还坐在了老虎灶上。”“听书对我来说,就是上班,我每天都来书场上班。”
73岁的吴先生是一名退休的语文老师,说到每天的上班——听书,他提到一件轶事。那是在2013年,上海下大暴雨,小区的水都涨到了膝盖了,但他还是坚持来听书。“那天我们书场还是来了18个人,我们戏称是十八勇士,哈哈。” 期间,其他的老人用带有上海话口音的普通话调侃老友:“他原来是市区的,现在反而到我们南翔享受了。” 这扯皮打诨显示出他们的多年友谊,但其实他们都是因这书场才认识的。老人们人已然把书场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对书场的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什么时候开业,又增添了什么物品,为书场评选上的各类荣誉而由衷开心。他们在这里交友、享受艺术、度过退休后的舒适生活。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评弹一般是下午1点到下午3点。中午12点开票,大家会陆陆续续到场。而早在上午8点多,书场已经开始忙碌了。何先生是书场的工作人员,今年67岁,退休后就在这工作。几乎每天(工作人员有一星期轮休)他都早早地来到书场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扫地、拖地、烧好开水、摆好茶杯……除了每天常规的打扫之外,座椅角落间的灰尘每星期清理一次,楼梯扶手每两天擦一次。400平米左右的书场,仅靠3位工作人员负责所有的工作。这些又脏又累的活让一些年轻人都望而却步,但他们却干得十分用心。六年了,厕所仅靠顶上的一扇小窗通风,却可以做到没有一丝异味。
由于书场里的主要听众都是老人,书场处处为老人考虑。防滑地毯,蹲坑扶手,消毒柜,书场各个方向放置热水壶等等,就连陶砂的杯盖,何先生也都提前每个匹配好。“老人年纪大了,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杯盖,我们就提前帮他们都放好。”何先生介绍道,几年下来,他熟练地一下子可以同时匹配好几个杯子。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书场有两楼,二楼主要是演艺中心,而一楼除了售票处,还有一个极具生命力的天井。里面种满了仙人掌、吊兰、人参、含羞草……这些都是工作人员自己感兴趣种的,有的植物生命力旺盛,种子被风吹到缝隙里,就兀自长开了。阳光照进来,斑斑驳驳地落在叶子上、花骨朵上、石板上,显得灵动而风致。有些老人讨了一些种子回去种,有些老人送了盆栽放在这儿养。这儿,不仅仅是听书的地方,更是所有听众和工作人员共同呵护的一处家园,安放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听众对于书场和工作人员,毫不吝啬他们的赞美。有一位老人,家离得远,住在太仓,经常花上数个小时路程,大老远过来听书,他爽朗地一再重复道:“我说心里话,这儿环境好,演员好,工作人员好,可以两个手竖起大拇指——呱呱叫。”他还用年代特有的方式——送锦旗来表达他对槎溪书场的喜爱。
然而书场,或者说是苏州评弹本身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比方听众老龄化,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是老人,年轻人不感兴趣,再加上以苏州方言作为语言演绎的评弹,更是在无形中设置了欣赏的门槛。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弹唱弄弦歌颂盛世,评古论今娱乐天地”。但似乎它能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微弱了,这些故事年代久远,它们上面的灰尘越积越厚,一吹,就要迷了眼。
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担忧。而当我第二次来的时候,担忧却被渐渐吹散了一些。何先生带我去见那天演出的艺人时,见了面,我却很有些惊讶,他们都是些相貌姣好、青春活力的90后。他们年纪很轻,刚刚从评弹学校毕业,参加演出工作。工作之外的生活,男生平常爱玩,平时看看书;女生爱填宋词,两人都爱玩王者荣耀,跟当下的90后并无两样。或许将来他们也会在评弹演出中,融入年轻人的想法和新意。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也许并不需要太多担心未来,评弹自有它流淌的生命力。书场虽然有历史感了,但也在缓缓更新着,只要给予时间和理解。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像欣赏外国电影、外国歌剧一样,看有字幕的评弹,聆听老祖宗的智慧和韵味。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像看美剧时一样,被每一天上演的故事悬念勾住,第二天准时来看。或许有一天,我们都闲下来了,慢下来了,我们会发现上海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隐匿着一处被遗忘的好地方,只要花上5块钱,听评弹,品茶香,我们可以在这里优哉游哉地享受江南的闲适时光。
江南慢时光——槎溪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