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纪实:在阿衰与曹文轩之间做选择,对孩子进行长期不懈地引导,这
阿衰,何其人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6365/9b8a24318951a0c9.jpg)
斗鸡眼、吊梢眉,头发乱似鸡窝,雀斑,门牙漏洞,一副衰样,嘴巴不干不净,一看就是三观不正,肾气不足,心神涣散的主,不过他却是当今儿童少年心目中的名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6365/3582aada731a7ce1.jpeg)
曹文轩,当代作家,北大教授,2016年“安徒生奖”获得者,代表作《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等等。
网络评价:曹文轩的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对儿童少年生存状况和心灵成长的关怀,以自觉的承担意识,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扶助儿童的生命成长,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在曹文轩的笔下,他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很多被围困的“异境”,却又生发出新的象征意味。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溺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很明显,对于孩子来说,读书,还是远离《阿衰》,多读读曹文轩。
话虽如此,可是没有接受过引导的孩子,一开始都毫无例外地被《阿衰》吸引,对“曹文轩”视而不见。
实事求是来说,《阿衰》也并非一无是处,书中还是会讲到一些科学知识和社会常识,但是在吸收这些知识的时候,会吸收更多的恶俗语言和搞怪思路,在孩子的成长中,它像当今的网络游戏一样,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和麻烦的。
但是,尽管如此,在我的买书计划实施中,还是有了一套《阿衰》。我是怎么想的呢,先顺应孩子们的状态吧。对于他们来说,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觉得好玩,搞笑,就自然而然被吸引,就像他们很容易被肯德基麦当劳方便面麻辣烫等等吸引一样。这个社会本来就充斥着快餐文化,孩子的世界早已经被攻陷。
孩子们爱看不正经的书,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传递,是不正常的正常现象。
这是实事,就先接受吧。就算不让他在学堂看,他在外面一样看,就算可以严格要求他不要看,也控制不住他想看的心。
书买回来之后,每天读书的场景也是蔚为壮观,阅读时间到了,孩子们人手一本《阿衰》,看得不亦乐乎。通过观察,我发现,平时行为习惯越差的同学,对《阿衰》越痴迷,不可自拔。
《阿衰》让他们看到小人物的自得其乐。
一方面,现在的孩子的普遍比较喜欢看别人的笑话,看到阿衰倒霉,满足自己幸灾乐祸的心理,拿来消遣非常适合。
另一方面,同为小人物的自己,在阿衰身上,也让他们多多少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了共鸣。
有些大同学,在来学堂之前,早已经是阿衰的铁粉,深受影响,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中颇有阿衰的影子。
有些小同学,尽管还没有看过,但是他早晚会看到的,干脆就光明正大拿出来给他看吧。需要通过《阿衰》,给他们打个“防疫针”,让他们学会分辨书好坏,增强免疫力。
教育者对待这种书的过激态度也会传递给他一些负面的信息。
在《阿衰》盛行期间,其他书籍颇受冷落。
都是不爱阅读的孩子,或者说,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阅读。
为此,我还专门组织大家学习《阿衰》,去分辨是非好坏。
慢慢的,我进行限时阅读《阿衰》。比如,只能晚上看。把《阿衰》和学习任务捆绑起来:完成某些制定任务才能看。
再进一步,一周才能看一次。进一步捆绑,阅读指定书籍后才能看。
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因为阅读《阿衰》影响学习作息的事件数次发生后,我下达禁令,把《阿衰》全部收起来,束之“高阁”(一个同学们还可以发现的地方)。
可是,尽管如此,还是有个别对《阿衰》视若珍宝的同学,偷偷摸摸,背着我拿出来看。放到枕头边看,上厕所的时候看……
这些情况,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不揭穿。但是会时不时的假装不经意的发现,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他……
为什么不一次给他全部扔掉呢?
心瘾难除啊,扔掉《阿衰》容易,没有了《阿衰》,他还会迷恋别的东西。如果可以通过《阿衰》逐步解决他的沉迷执着,帮助他学会自我克服,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在这种拉锯战的过程中,我又陆续采取阅读演讲,阅读奖励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同学们看曹文轩之类书籍的逐步增多了。又陆续购买了几百本适合儿童少年阅读的书籍,不仅仅有小说,还有历史、地理、百科全书等等。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同学捧着曹文轩、沈石溪等人的作品看得如痴如醉。《草房子》《青铜葵花》,有的同学看了几遍了,越看越喜欢,还有模有样的模仿曹文轩的风格尝试写小说。
看《阿衰》的越来越少了。
某天,一位同学生病了,病得不轻。小小年纪的他,经常这疼那疼,脸色也不好,经常干咳,萎靡不振,出现比较明显的亚健康状态。
我给他调理身体。病休期间,比较无聊,他躺在床上看《阿衰》,我才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书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刚好我们学习了《黄帝内经》,大家也有了一定的“气”的概念。
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书也有正邪,《阿衰》就可以说是“邪”书。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恰恰容易被这种书吸引。经常看这样的书,也会感召来“邪”气,身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不足,健康堪忧。
这位同学有所惊醒。
我告诉他,《阿衰》这种书,只配丢到垃圾桶里去的。看书,应该看正能量的书,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
后来,这位同学发现别人看《阿衰》的时候,会要过来,丢到垃圾桶里去。
偶尔,我也见他翻过几次。但是,再接下来扔得更坚决了。
然后,更多的同学加入了扔《阿衰》进垃圾桶的队列。
距离买《阿衰》,快一年了,全套48本,现在剩得不到一半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496365/552d92f7c88c4fb1.png)
有个同学对此很疑惑,问我:老师,既然这书应该扔垃圾桶,干嘛不把《阿衰》全部扔了啊?
我说,故意不扔的,因为我知道还有人喜欢看这些书,就留着给他们看吧。
这算是“引蛇出洞”吧,我可以通过它来了解谁的心思还没有真正收回来。
后来,我还听说,还有人把《阿衰》带回家去了。
于是,我知道了,就算我扔完了,他一样还可以在外面买回家看。
我竟然很欣慰,还有人在看《阿衰》,最起码让我了解了真实的他们,让我知道任重而道远,我的引导工作要继续做下去。
禁不如疏,祛除“邪”书最好的办法,就是补充更多的好书进来,脑袋里的“好书”装得多了,自然没有地方装“邪”书了。就像黑暗的房间,打开了灯,明亮就取代黑暗。好书,就是一盏盏明灯。
现在,大部分同学,看完了曹文轩所有的著作,还有更多的好书在等着他们阅读呢,他们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开阔,《阿衰》这种书,哪里还有功夫去看?
参考阅读:为什么给孩子们买《赛尔号》和《查理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