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接纳与成长
马上又要上班了,那种面对吕老板严厉的场景又涌现在眼前,一直感觉很压抑,但迫于生活又不得不顺从。
好在看到这本心理入门故事书《蛤蟆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早在几个月前,就曾在简友的文章中读到过,后来在十点读书APP中有幸听到,手中也恰巧有此书,便带着一种想找到,解决自我恐惧的想法,走进了此书。
蛤蟆先生之前是富二代,任性而为,但却生性惧怕父亲的责备。当它的父亲去世,留下巨额财富,蛤蟆先生却凭着自己的任性而为,失去了它们。都说“虎落平阳,被犬欺“,蛤蟆也不例外。蛤蟆的世外庄园败落,自己生活潦倒,陷入可怜境地,却仍然要被自己的好友獾指责与挑剔,被河鼠数落。蛤蟆先生一阙不振了!
在好友的劝说下,蛤蟆先生被动地接受了苍鹭的心理咨询,但此时的蛤蟆先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就好比人们大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工作。
然而,通过十次的心理咨询与引导,蛤蟆先生打开了心结,原来自己一直被严厉的父辈影响着。这也许就是为何许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很多走向与父母指引截然相反的方向,他们其实是在逃避这种严厉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当不能在父母中得到赞许,就会在他处去寻求认同感。
蛤蟆先生一直不敢反对獾的话语,是因为它一直处在“适应型儿童状态”下,用顺从、听话照做的行为,来适应那种强势的人。用"父母的自我状态“来审判自己。
当然,在心理咨询中,蛤蟆先生最终悟到,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没有人强迫它必须这么做。
有了强大心理承受力,也理解了如獾这种”挑剔型的父母状态“的人,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一直处于弱势中,是因为在人生初级阶段的情感体验,大多来自于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候的蛤蟆无法对抗父母,条件反射般地用”适应型儿童状态“来适应父母的严厉要求。
最终,看到蛤蟆先生悟到,要想拥有自我独立的自己,就必须接受保守的自己(在父母影响中的”父母自我状态“)、承认软弱的自己(当受伤时条件反射出的责备他人之“儿童自我状态"),才能成长为理性的“成人自我状态”,更好的与人相处。
令人印象深的是,当獾很强制地要求蛤蟆退出校董职位,想要取而代之时,蛤蟆没有用过去那种“顺从”来屈服,也没有用獾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以暴制暴,而是经过思考后,写下一封拒绝信来解决问题。
这由此也让人想到,作为父母的你,在面对孩子时,需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不可太过刚硬严历,也不可随波逐流。
新的一年,在面对吕老板的“挑剔”时,需要像成长后的蛤蟆先生一样,用缓和的方式来应对。
人生就是由问题累积而成的金字塔,只有解决问题才能一步步登上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