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的21天,也许是你生涯的新开始
相信还有很多伙伴,把DISC社群课后的输出,当成其他训练营的作业来看待。
请记得,在DISC社群,只有邀请没有要求。因为如果自己没有主观意愿,输出反而成为一种痛苦,那就失去了21天的意义。
为了让新生更好的了解DISC21天陪伴的含义,这里我来说说我的DISC输出感悟。
目前我的简述文章122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和DISC相关的,DISC双证班是真正开启了我新的生涯阶段。

01 先完成,再完美
很多高C的伙伴,都觉得学习完两天,干货太多,不能有很好的呈现。
曾经的我也是典型的高SC,典型的拖延症晚期患者。

但是再DISC社群,有一句话让我发生了改变“先完成,再完美”。如果不去做,永远不知道如何完美。
秋叶大叔曾经说过,因为自己的完美主义不是拖延的理由,真正追求完美的人,都是先去做,然后再不断优化和迭代。只有真的有人看,有人反馈,你才知道自己怎么样走向完美的方向。
02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我的第一篇简书,是在2018年8月11日开始写的。
那个时候我只是报名了DISC,还没有开始课前基础课以及翻转课堂。

第一篇简书链接:我的第一篇简书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没有上DISC,就开始写DISC的简书呢?
这要源于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总馆长【武春丽】。总能第一时间,给你提供双证班的相关资源。


一开始是添加了春丽馆长的微信,然后看到她总是通过简书,记录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后来,又听到社群很多学长姐说,春丽馆长的金句"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于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开始注册账号写简书。我也成了F69期课前就进行DISC输出的新生。
现在回看方式的内容,确实没有太深刻的认知。不过,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哪里来的现在的成果呢?
从一开始无人知晓,到后来自己的内容被被人收录,这一切都源于放下恐惧与骄傲,空杯心态,从头开始。
插播一个小故事:
虽然课前就写了DISC的相关简书,但是那时候自己给简书上的DISC专题投稿都没有人收录。
后来上过课后,结合课程的内容,用心写的文章才真正被收录了。
03 一个轻轻的推动,让你冲破束缚
开始很简单,但是坚持不易。
曾经F73的团长刘峰问我“哪里来的坚持输出的动力”。我也写了一篇简书,链接如下。
DISC社群的魅力在于,很多事情自己一个人做很难。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在天空飞翔,不可能冲破引力的束缚。
但是一旦给你一个初速度,你可以翱翔天空,可以遨游宇宙。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一个给你推动的初速度。这也正是助推的意义,给你一个轻轻的推动,让你看到自己的能量。
就像海峰老师说的: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本来可以。
04 持续输出是撬动社群资源的杠杆
所有双证班的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DISC国际双证班联合创始人”。虽然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用这个标签,但是当别人问到作为联合创始人,你做过什么的时候,你是否有为社群做过贡献的记录呢?
尤其是向我这样,完全是培训界的外行参与双证班,其实本身没有太多能力和资源贡献给双证班。最初就是靠坚持的输出,作为自己仅有能为社群做出贡献的手段。
但是后来发现,输出才是撬动社群资源最好的方法。
因为不断的输出,被更多的学长姐认识和认可,以至于最后成为了我们慕言学姐"未来呈现"在线商学院的联合创始人。同时还被邀请成为”今晚有课“的联合创始人,在千聊平台上进行分享。


如果你也想加入到在线商学院,也想听大咖分享自己故事,欢迎链接告诉我哦,我抱你入群。
回到正题,在双证班还有很多类似的机遇。只要你为这个社群做的多,每一个毕业生都看在眼里,大家也会尽力去帮助你。
因为大家知道,你是一个会对自己的名誉和身份负责的人。
输出不是你的任务,不是你的作业,而是你进阶的阶梯,突破的工具,跃迁的跳板。
05 输出倒逼输入
很多伙伴都说2天的面授课程干货太多,感觉好多东西都没有记清。此时此刻,我想问一下,上课前基础课都听了吗?听了几遍呢?
如果没有听,为什么不听呢?
如果明天就让你讲DISC,你会不会赶紧把U盘的资料翻看一遍呢?
有没有发现,如果没有刻意输出的需求,即便我们得到再多的资料,最终也仅仅是资料。而如果让你持续21天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输出,你会如何?
是不是会把U盘的每个角落翻遍?是不是会想除了这么写,还能怎么写?
记得当处自己翻转课堂是做《职场软件修炼技巧》,有没有想过如何把DISC和软件技巧整合在一起呢?
我只想说,对于第一次做翻转课堂的我,当时设计这个内容真的让我焦头烂额。现在回看内容还是有很多硬伤,但如果没有那一次的尝试,不可能有后来我在多个社群做在线分享的机会。并且每次在不同社群分享,都获得了好评。
如果你想知道我在DISC社群,都获得了哪些锻炼,可以看这篇文章:在DISC社群的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