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去放飞一下自我,哪怕是短暂的不能再短!(下)
(五)石头堆砌出来的美丽村庄
洗过澡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反复闪动着莹莹的那句话,“实在觉得没意思,明天就回来吧!”还有店老板热情的推荐和鼓励声也一直在耳边萦绕着。渐渐地,两人的声音好像在我的脑中争执起来,我竟不知如何是好……
在吵杂的争吵声中,店老板的那句:“你如果要是喜欢民俗文化,不如去石家庄,那里有好多的古村落,都非常有特点!”渐渐清晰、渐渐响亮起来,蓦地将我惊醒!
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六点了,天早已大亮,抓起手机先搜看了一下石家庄的古村落,再查看了一下12306上保定通往石家庄的列车,扔下手机,用最快的速度洗漱、收拾背包、冲下楼。
与老板告别后直接乘车来到保定火车站,一边排着队一边用手机买好了最近的一趟开往石家庄的列车,取票、安检进站,时间刚刚好,我想,我的选择一定是对的,不然不会这么的顺利。
到了石家庄,发现外边下起了雨,好在我在车上已做好了计划,决定这次直接放弃石家庄市区,直奔古村落集中的井陉县。好在石家庄站的建设很是体贴乘客,在它的东、西地下广场处都有通往各处的公交车站,乘客不用出站就能乘上需要的汽车。
很快,雨中的石家庄道路之上车辆并不算多,大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石家庄的长途客运站,看看雨并不算大,索性没有打开雨伞,直接跑着进了客运大厅,通过安检后直奔服务台,谢天谢地,刚好十五分钟之后就有一辆开往井陉的大巴,女售票员说我运气好,不然就要等到下午才能有车。
大巴车准时出发,不过车上只要三位乘客,不对,算上我应该是四位乘客,一位中年男子坐在后面,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坐在大巴车的中部,我则选择坐在了前面女乘务员的附近,心里打算一会好向她咨询一些我所关心的问题。大概是因为时近中午,男孩一路上哭闹个不停,只听得他母亲在那想尽办法地哄着孩子,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时常听得到车后部传来的如雷鼾声。
年轻的女乘务员坐在司机身后的座位上,始终在低头摆弄着手机,对于我的一些询问爱搭不理、头也不抬地敷衍着,大概是被我烦到失去了耐心,终于抬头斜了我一眼:“你不就是要去于家吗,在县里换车,到了我叫你!”
“哦,好的,谢谢!”看出女孩一脸的不悦,心想还是不要招惹她了,只好识趣地、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时而翻弄一会手机时而望着窗外的雨景发呆。
大巴车一路上停下了几次,星星落落地捡了几位乘客,在一个相对繁华却是杂乱泥泞的街道旁为我停了下来,女孩用下巴撇了一下前面不远处停在路旁的几辆中巴车,“你去那儿换车!”然后扬起飞溅的泥水一路而去。
雨已经停了,天也开始放晴,看了看时间,已经中午十二点半了,从石家庄火车站到这里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大巴车足足开了一个半钟头。赶紧踮着脚、挑着好地走到中巴车旁,路旁有一间比报亭略大的临时板房,我猜那里应该是中巴车的调度室,果然,小板房内挤着七八位大姐,聊天的、吃饭的,见我站在门口向里张望,几个人竟然异口同声地问道:“要去哪儿?”那声音整齐、响亮的吓我一跳,见我一愣的样子,几位大姐竟又齐声大笑起来,搞得我不由地尴尬起来。
片刻之后,一位大姐还是忍住笑询问起我要去哪儿,我说我要去于家村,大姐笑着问:“去旅游的?”我说:“是,那里好玩吗?”大姐好像被我问得愣了一下,迅速扭头看了一眼周围的同事们,然后笑着对我说:“还行吧,许多外地人都去那儿,呐,就是那辆车,车前写着于家的牌子,一点十分发车!”
谢过了大姐,走到车前,发现车门没开,车上无人,看看表还有半个多小时,心想不如在周围转转看看,吃点东西。
溜达了一会儿,才知道了这里是井陉县城的中心繁华地段,当地人笼统地称呼这一片叫中医院,我想大概是县上的中医医院坐落在这里的缘故。路边的小饭店倒是不少,不过恰好是饭点儿,家家都是满客,关键我怕时间来不及,所以只好在路旁买了两个千层烧饼,另外买了两个大桃子,借光在水果摊洗洗干净准备上车再简单垫垫肚子。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在水果摊大嫂的指引下找到一处公厕,打算方便一下之后就上车等待出发。从公厕出来往中巴车的方向没走几步,听见身后一阵骚乱,刚想回头看看什么情况,猛的被一位不知哪里窜出来的壮实的老汉一把拽住胳膊,我下意识地想挣脱手臂却根本拗不过那老汉,心中猛然一惊,心想:“这大白天的,这么多人的县城不会有什么抢劫、讹诈外地人的吧!”老汉则死死抓住我的手臂,嘴里不停地大声嚷嚷着。半天,我才听明白——原来,我上了人家的厕所没给钱就“跑了”,最让老汉生气的是,在我进入和出来的时候,人家都曾大声喊我、提醒我交钱,我竟不理人家直接跑掉了,真是气死老汉了!经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想起进出公厕的时候好像是有什么人在那大声喊着什么。我赶忙向老汉道歉、解释——我是真没注意刚才是在喊我,也是真没想到这是个收费厕所,只不过是个误会,现在知道了,该给多少钱我给......这时,围观的路人也多向着我劝那老汉,老汉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只是嘴里还在不停地叨叨着,我赶忙问老汉:“多少钱呀?大爷!我现在给你!”“五毛!”老汉愤愤地喊着,我赶忙掏出零钱,递给老汉一元,“大爷,我没有零的,给您一块吧!”老汉一把夺过我手里的一元钱,又迅速从裤兜里摸出一枚五角的硬币塞到我手里,嘴里继续叨叨着走回公厕去。
走回中巴车的路上,仍然心有余悸,发现竟然被那老汉吓出一身冷汗来,心想这儿的人也太生猛了,就看刚才那情形,那老汉能为了五毛钱把我干趴在那儿,这要真的因为上个厕所被人打残了,这好说不好听的,这叫怎么档事儿,看来这一路要谨慎才好呀!
中巴车的门敞开着,车门对着的座位上斜倚着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我赶忙礼貌地向大叔询问:“您好!这车是去于家村的吧?”“嗯,对,上来吧,一会就走!”
上了车,见大叔胸前斜挎着一个皮质的小包,我猜测这大叔可能是售票员,不过岁数好像又大了些,不过这里是县城,也许是人家承包的车也说不定。
我掏出钱试探着问大叔:“我去于家村,车票多少钱?”大叔似乎看出了我的误会,赶忙说:“一会有售票员上来!”
“哦,那您是司机师傅?”
“哦,不是,我也是坐车的,司机还没上来。”大叔有些尴尬,将身子坐直了并侧向我的方向,主动问起我来:“你去于家旅游的?”
“嗯,那好不好玩?”
“呵呵,就是你们外地人愿意去,我们这人请我们都不去!”
“你都看腻了,当然不愿去!”随着话音上来一位阿姨,阿姨的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位年轻人。三人落座之后,阿姨问我:“去于家旅游的?”
我说:“是的。”
“你哪来的?”
“天津。”
“哦,去看看吧,挺好的,外地人都喜欢看。”
说话间,车子又上来了几位乘客,他们好像彼此都相互熟悉,打着招呼、互相问候,而每一位后上来的乘客,在与车上的其他乘客打过招呼之后,都会扭头问我:“哪来的?去于家旅游的?”这让我感到有些滑稽,难道这里常年不见外地人?不会吧?不过,好像自从我到了这里之后就真的没见过外地人。
一点十分,司机和售票员准时上车并开动了车子,售票员开始逐个收钱卖票,当她站到我的面前时,竟然冒出了同样一句:“去于家旅游的?从哪儿来的?”这回,没等我开口,车上的人已经七嘴八舌地替我回答上了,“天津来的,去于家旅游,也就他们外地人喜欢去,咱们没人稀罕去......”我突然感到一阵诡异,头皮有些发麻,不知道他们对于一个外地人怎么会这么有兴趣,一车的乘客,包括司机和售票员,将近二十来人,他们都彼此熟悉,像是一家人,一路上家长里短、说说笑笑,除了我,一个背着背包的外地人,傻傻地坐在他们中间。
中巴车离开县城,不一会就开始颠簸在山路之间,路越来越不好走,刚下过雨,雨水遮掩了原本路上的坑坑洼洼,让人根本无法判断前面路的好坏、坑的大小,不知道下一秒会被弹向车顶还是会被甩向哪个方向。
我只好双手紧紧抓住前排的扶手,眼睛盯紧司机,心中保持着警惕,倒是车上的其他人,许是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山路和这样的颠簸,大家依旧话题不断,时不时地还会有人主动与我聊上几句,像是害怕冷落了我这位外来的客人。
渐渐地,我发现真是想多了,我只是没能习惯他们好客的热情和朴质的性情。当我放下那多余和可笑的警惕时,我发现他们是那么和蔼亲切,除了他们的乡音听起来有些费劲,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亲友和近邻,他们是真心希望帮到我,希望我能看到喜欢的景色,大家轮番着为我介绍于家村的特点以及好看和值得去看的地方,还介绍了附近比如梁家、小龙窝、大梁江、吕家等等同样美丽的村庄。
中巴车将我放在于家村的游客接待处,我与车上的人们挥手道别。接待处门里走出一位矮胖的大叔,像是接到了通知,专门出来迎接我的,大叔笑呵呵地问我:“旅游来的?”
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大叔依旧笑呵呵地对我说:“一个人三十,先买票!”
大叔一边将票递给我,一边从屋里喊出一位年轻的大嫂,并对我说:“她会领你去景区的。”
大嫂冲我指指隔壁的一间屋子对我说:“你先去方便一下,一会景区里没有厕所。”讲真,我过去去过的所有景区,还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劝人方便的,倒是体贴。
大嫂一路陪着我走向景区,并开始简单地为我介绍起景区相关的一些信息,并告诉我,如果需要全程陪同讲解,要交五十元的导游费。
虽没舍得花那五十元钱,大嫂还是多多少少为我做了一些讲解,介绍了村庄的由来和一些重要景点的故事典故等。
于家村是明朝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人居住的村子,当年于谦被害之后,他的长孙于有道一支迁徙至此并在这里繁衍生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全村的人几乎都姓于,村里建有于氏宗祠,内有于氏家谱,每年于氏的后人都会从各地回来拜祖。
另外,于家村所有房屋和道路都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包括村里的各种设施和生活用具都以石头材料为主。所以,于家村又被称为石头村,形成了太行山区独特的石头文化。
最是让人震撼的是村东口建有一座三层阁楼,取名清凉阁。清凉阁建筑风格独特,整座三层阁楼没打根基直接建在一块巨石之上,第一层是拱门形状,完全用石头堆砌而成,没用任何的泥灰胶土连接固定,但历经数百年仍然坚固如初。整座阁楼用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石头建成,其中有些石块重达六吨,听说第一、二层是于氏后人于喜春以一人之力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修建起来的,真不知当初他是怎么把它们堆砌到阁墙上的。
大嫂用钥匙打开了清凉阁的大门,让我直接进入参观,我顺着狭窄的石阶登上阁顶。清凉阁上面两层都是庙宇,二层分为东南西北多间庙堂,供奉着三皇、三义、阎罗王、送子观音、癍疹娘娘、眼光娘娘,三层供奉着玉皇大帝。整座清凉阁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大嫂带着我参观了于家村的于氏宗祠、于谦纪念馆、观音阁、古戏台、碑刻、牌坊等景点之后,又详细给我讲解了村子的方位和主要干道(大约是怕我迷路),然后道别让我自己在村中随意走走。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整个古村纵横交错、错落有序,置身其中犹如掉入了石头的世界,石墙、石屋、石阶、石路、石磨、石桥、石碑、石井、石窑、石洞,总之就是满眼的石头不见一人,咦?真的是除了导游大嫂,怎么一个人都没撞见。
当我左冲右撞(迷路啦)回到村中的主道时,才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往于村中,原来,刚刚我参观的部分是村子划出的景区,也是保留至今的古村、古建筑部分。所以,那部分已少有村民居住了,多数村民都已住在那部分之外新近翻盖的房屋里。
我向村民们打听附近村庄的情况,他们告诉我于家只有这一条大道,无论去哪儿都要站在这条道上等,不过,车很少,有时要等上一两个小时才有。
我看看时间,又看了看高德地图,地图显示刚刚中巴车上的大叔、大婶们告诉我的那几个村子,其中梁家村据此只有三点多公里,心想我平时晚上散步、跑步时,三公里根本不在话下啊,于是我决定依照导航地图步行去梁家村,说走就走。
参照着地图,顺着大道往前走,天却又下起了小雨,更为奇怪的是,走了许久发现地图上的距离不少反增,调整了几次方向、走了很久还是这样,心里开始有些发毛,这大白天的不可能有什么鬼打墙吧!
刚刚还信心满满,这会儿心里一下子没了底,不知怎么竟想起了好友苗苗。苗苗曾经向往公路搭车旅行,被我和一班朋友调侃不切实际。心想这会儿要是有车过来,我一定要伸手拦下,能搭车就搭车,不能搭车至少也要问清楚路。脑子里一下又冒出个哈罗德来(苗苗推荐给我的《一个人的朝圣》当中的男主人公),心想我可没有哈罗德的毅力,别说走上八十多天,一天走下来我还不累瘫喽!正在路边胡思乱想,一辆中巴车嘎地一声停在了我的身旁,女乘务员探出头来冲我喊道:“去哪?先上车!”
司机、乘务员和几名乘客,听说我要去梁家村,个个摇着脑袋劝我别去了,我不解地说梁家村好像离这不远啦,导航地图显示只有三、四公里啊。司机大哥笑了一声头也没回地告诉我:“这里山路,导航不准!”
我还是不太明白地问乘务员:“你这车不路过梁家村吗?”
“梁家不在道边,离道边很远,你得走过去,这个天,你根本走不过去!”
“哦~”我瞬间明白了一车人的好意,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沮丧,“那怎么办,这车回县上吗?”
“是的,这车终点站到县城。”乘务员有些同情地看着我,一车人都默不作声地看着我。
“小龙窝你去了没?”司机大哥突然打破了沉默。
“没有,那儿能去吗?”我好像又看到了什么希望。
“小龙窝就在道边上,不过要倒车,不太远。”
“好,那我就去小龙窝。”
乘务员打了一通电话之后告诉我:“去小龙窝的车很快就过来了,一会你去坐他们的车,”
果然,几分钟之后,一辆相同颜色的中巴车迎面开来并停了下来,我与原车的人们道别、感谢,转乘另一辆中巴车直奔小龙窝村。
中巴车在村口的大牌坊下为我停了车,雨竟也停了。一同下车的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高高瘦瘦、精明帅气,一下车就主动说:“你跟我走吧,我带你进村。”
原来少年本是小龙窝的村民,在石家庄上学,刚才在车上已知我来旅游,所以热心帮我领路。
当我询问少年村子里是否有旅店时,少年有些腼腆地说:“我们村只有一家农家院,而且就是我奶奶家开的。”
“真的?这么巧!那你带我过去好吗?”
少年带着我进村,路过一家小超市时,一位姑娘抱着一个几个月大小的婴儿迎了出来,少年接过孩子亲昵地逗着孩子,扭头见我一脸诧异的样子赶忙说:“这是我姐,这是我小外甥。”
“哦,我说嘛,你还那么小,呵呵!”我有些不好意思。
少年的奶奶家就在村子中部,这里的房屋和街道与于家村有些相似,也都为石头建筑,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奶奶得知我要住宿,赶忙喊来了老伴儿,爷爷拿着钥匙带我来到对门的院子。院子里一间上房,一间偏房,还有一间小厨房和卫生间,卫生间里热水器可以洗澡。老爷子指着院子说:“你自己看看,愿意住哪间就住哪间。”
当我询问一宿的费用是多少时,老爷子稍加犹豫说是三十,然后看着我说:“行不?”我心想三十又不贵,实在不忍心去划价,就爽快地答应:“好的。”老爷子赶忙说:“你一个人,晚饭也可以搁这吃,不过也没啥好吃的,我们吃什么你吃什么,不找你要钱!”我说:“我先去村里转转,晚了,也许就在外边吃了再回来。”
小龙窝村的历史可比于家村要久远的多,据传始建于隋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村里同样是将一些古宅划出保护,到处都是古树和老宅,不过多半都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整个村子略显荒凉。
村子不算大,不到一个钟头转了差不多有两圈,向村民打听吃饭的地方,一位老婆婆指着村西头说,前面不远的路边就有一家饭店,挺好的,我们村里有事都在那儿吃饭。
按照老婆婆指出的方向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路旁的一溜平房,还没走到跟前,里面就迎出一位微胖的中年大叔,老远冲着我喊道:“哪儿来的?”
我被问得一愣,没明白大叔喊的什么,赶忙回道:“我来吃饭!”
“我知道,我问你哪儿来的?”大叔继续问我。
我被问得有些发懵,心想怎么吃饭还问哪儿来的,说错了不给饭吃?“噢,我天津来的?”
“来旅游?”
“嗯,来旅游!”
“住哪了?”
“我住村里了。”
“田家?”
“嗯?”
“住在谁家?”
“哦,我住在农家院。”
“嗯,那是老田家!”
大叔边问边递给我一份菜单,告诉我,菜单上的菜随便点。我一边看着菜单,还一边回答着大叔的问话,抬头发现不知啥时店里的厨师,还有一位女服务员,加上大叔三个人都站在我的旁边望着我,只好赶忙点了一份“面筋小炒肉”。
“喝酒不?”
“好,来一瓶啤酒。”
大叔为我起开一瓶啤酒递给我,顺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我的旁边继续查户口般地与我唠嗑。
不大一会,我发现似乎来对了地方,这位大叔简直就是一位免费的导游、古村文化讲解员,一边详细地给我讲着村子的历史、文化和传说,还拿出手机翻出一张张照片来给我看。饭后送我出门时还指着前方不远处,告诉我那边就是我还没去过的龙窝寺和龙窝石窟,一定要去看啊~
天色将黑,我回到院子,坐在院里的台阶上,想着这一天的行程,雪儿打来问候电话,我将行程大致说给她听,还拍了院子和房间的照片发给她看,雪儿沉默了片刻对我说:“老爸,穷游是一种形式,并不是非让你去穷地方旅游!”我说:“我知道,我只是想看看这边的古村落,想了解了解这样的民俗文化。”
晚上,躺在床上与一好友微信,我告诉他我昨天在保定,今天在石家庄,也许明天去邢台,然后去邯郸......
造梦弄人 一个浪漫了一辈子的大叔
爱写作 爱雕刻 爱生活 关注造梦世间 一起聊聊更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