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姐梦想领读会-千字书评

为什么你那么努力还是没有成功?

2020-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屋塔室的小王后

常听人抱怨“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甲在《好好学习》一书中说,因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动。而只有那些极少数的能够启动人们去做、去行动的知识, 才能达到“临界值”,继而引爆你的小宇宙。

白手起家的查理·芒格就是凭借着不断总结那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临界知识(查理芒格称之为“普世智慧”),成长为对世界有影响力的亿万富翁。他本人也不断地向世人介绍这一理念:在查理·芒格的演讲录《穷查理宝典》中,你甚至能够找到他总结出来的模型与技巧。

然而,即使查理·芒格公布他关于临界知的“答案”,对我们而言也很难有直接的帮助。

只有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知识比其他知识的影响更有决定性作用,这些知识要在怎样的场景里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掌握临界知识的意义。

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书中告诉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 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

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 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因此,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干斤”模式 ,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率。

这正如二八定律所说,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一:绿灯思维。打破习惯性防卫,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 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如果你能多考虑新观点的优点和用途,那么你就拥有了绿灯思维。你可以在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办法完善它。这样,你的进步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

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绿灯思维却不容易,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底层心态二:以慢为快。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以慢为快最淋漓的表现可能就是“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打呆仗”是指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都用壕沟隔断联通,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拖死。结果,湘军与太平军纠斗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胜利。

现在朋友圈里,各种短期集训训练营特别多。借着内容创业的风口,个人成长、读书、创业等学习社群一夜之间风起云涌。每个人都告诉你:加入我们,快速掌握新技能!我们想要什么,商人就能卖什么。你想要长生不老,就有人会卖给你人参果。可是,追求快是这么个方式吗?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 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 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都没有意识到的。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书中提到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提升学习能力有三个底层方法:

一、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反思的实质就是对假设进行核正。

二、以教为学:坚持思考自己所教的内容能不能真的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

三、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能力,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

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书中介绍了三个方面:包括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知识能力单元;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那么,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四个方法,他们分别是:

第一,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第二,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第三,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第四,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这四个方法也对应了《刻意练习》的四个阶段。实际上,当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大量持续性练习时,是运用刻意练习进行临界知识应用的过程。

我对一段对话一直印象深刻: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当你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大师,值得拥有大师的才能时,你就有成为大师的可能。

正如作者所说方法和技巧只是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美好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