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看了4个小时的纪录片我收获了什么?
想想可以让自己连续做4个小时的事情,确实不多。其中陪伴孩子、刷剧(曾经为了看一步更新玩的电视剧可以连续看一整天),再者就是工作。
如今看纪录片我竟然也可以连续看4个小时,而且是在中午特别困的时候开始看。昨天中午从下午13:30看到16:30。利用这4个小时看完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中午看的一点也不困,反而很有精神,可能是渴望看关于书籍的一切。
《但是还有书籍》2只有6集,我真的没有看过瘾,如果不是只有6集,如果不是到了接孩子放学的点,我肯定还能做在电脑跟前继续看。
每一集都是以3个不同人物做的记录。昨天看的这几集中,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关于《秋园》这本书的作者的记录,这本书是被一名叫涂涂的编辑出版的,这个书的作者很普通,没有高学历,没有很深的文学底蕴,但就是靠着自己朴实、至诚的语言写了关于自己母亲的故事,所有喜欢这本书的人包括编辑涂涂都是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的。编辑涂涂说,这个故事很有生命力!
我还没有看《秋园》这本书,我简单看了某公众号里写的一篇名叫《外婆在厨房写作》关于作者李本芳的一点故事,看完后立即去微信读书去搜索这本书加入了书架。
其实我很喜欢看这种小人物甚至是小作者写的书,可能现在上很多畅销的工具书或者IP书太多了,反而这种平凡人物的书更加吸引我。
《外婆在厨房写作》这篇文章阅读量10万+,不难有看了纪录片才去搜索这篇文章而带来的流量,如果在微信读书上去搜索《秋园》这本书阅读量也很高,全书文字不多只有9.2万字。不过已有12万人观看完,这只是一个平台上的记录,据说这本实体书售卖的也很好,这可是一位普普通通没有任何名气,一点IP人设都没有的作者所写,简直太厉害了。
用某公众号的这篇文章里的一段话讲: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他们真正是历史的尘埃。在千百年来,历史里有无数这样的尘埃。他们无法参与历史,只能被历史和时代裹挟,但他们一样散发着人的光辉。
《秋园》的作者现在也已经80多岁,想想跟我姥姥的年纪差不多大,就是这样的一位老者在十多年前的时候写出来的书,应该有很多那个时代的味道。
《秋园》一书的折页上,写着一句介绍:八旬老人讲述「妈妈和我」的故事,写尽两代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坚韧和美好。正是有这2代人的奋斗,才有了后2代人的好生活。让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才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她们老人的托举,才有现在的自由生活。
还有的人在纪录片底下评论:看到《秋园》会想到《活着》,书里的生活太苦了,有些苦难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真实(知道是自传之后才更难过,因为真的太苦了)……奶奶的故事也催促评论者更加珍惜光明。
最后以《秋园》这本书的简介作为结尾,希望可以更多人去看,看后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秋园》简介:1914年,秋园出生在洛阳一户行医人家。长大后的秋园嫁给了驻扎当地的一位国民党文职官员。秋园先是跟随丈夫从洛阳搬到了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家人又迁往重庆,中途脱离部队回到湖南乡下。在湘阴,秋园生下五个孩子,活下三个,女儿之骅排行老二。贫穷、饥饿、歧视日日侵蚀着这个家庭,之骅自小便目睹母亲为生存所做的苦苦挣扎。丈夫去世后,秋园带着两个幼子流落湖北,艰难求生。16岁时,之骅逃离了乡村,到一个偏远小城求学、扎根。秋园和之骅母女被命运抛掷底层,两代女性为活下去付出了最大努力。当晚年的之骅拿起笔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秋园》作者本人 杨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