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芳草集谈天说地

“妈妈打我可以,爸爸打我长大后我s了他”:到底能不能打骂孩子?

2023-0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月成长日记

有个妈妈,有天晚上非常生气,没忍住动手打了孩子。

妈妈跟我说,“女儿这么大就打过2次,这次是第二次,这次真的是太生气了。”看到孩子哭又很心疼。

基于我对这个家庭和这次问题了解,妈妈打这个孩子,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不大,且利大于弊。

先声明,我并不是鼓励打骂孩子。

关于孩子能不能打骂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有个曾经很捣蛋的小男孩,跟我说过,其实妈妈也动手打过他,但他都没放在心上;但是爸爸打他,他都记得,越来越讨厌爸爸。

同样是打骂,为什么妈妈打是爱,爸爸打是恨呢?

一方面,可能有妈妈下手轻,爸爸下手很重的问题。

但最关键的,不是爸爸还是妈妈动手,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链接有多深?

妈妈平时很温柔,虽然也很忙,但陪他时会耐心听他说话,犯了错会耐心跟他讲道理,对事不对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他很爱妈妈,会给妈妈买礼物,给妈妈惊喜,希望妈妈开心,想要快点长大,可以保护妈妈。

在他印象中,爸爸不负责任,总是出去吃喝玩乐,朋友一叫就出去喝酒打牌,回来就玩手机,都是妈妈在做事。(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分工,爸爸需要谈单子)。

爸爸平时要么不管他,要么管的很严,限制他的所有活动,没有耐心,不听他说话。

闯祸了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是打骂,甚至还打妈妈,用很难听的词来骂孩子,说他就是XX。

孩子有样学样,也变得脾气暴躁,得理不饶人,一点小摩擦就动手打其他同学,老师同学都怕他。

越是闯祸,爸爸越是打骂,孩子也越是暴躁。

矛盾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扬言长大后要s了爸爸。

我既做孩子的家教,又留意跟他做朋友走进他内心。

同时通过跟妈妈沟通,妈妈去调节,说动爸爸逐渐改变教育方式。

后来孩子性格好转了,恢复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天真烂漫。

2

亲子之间有一本隐形的情感账户,这位妈妈对孩子的亲情账户存款充足,比如,说存了100万的爱,取了10万,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爸爸很少存款,账户已经严重负债,欠了300万的爱,却还要继续透支100万,孩子非常不乐意。

问题就在这里,打骂孩子的前提,是你们之间情感链接深厚。

情感账户富余,偶尔的打骂,才不至于破坏亲子关系。

3.

但,也要注意:

1.不要经常打骂,经常打骂一定是错的。

只有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又屡教不改的时候,才值得偶尔严肃批评教育。

频繁的打骂,是非常廉价的,没法解决问题,只会伤害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平时就注重储蓄情感货币——爱,关键时刻才能取用。

人很难不犯错,父母也是人,人都有情绪。

但是10份爱甚至100份爱,才能抵消1份伤害。

用心倾听,陪伴,鼓励,赞美,认同……都是储蓄爱。

讲道理时要对事不对人,不要语言暴力、打压孩子,侮辱孩子的人格,给孩子贴负面标签,这样很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实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你到底是为他好,还是在打压他。

3.打骂也要注意发心。

父母有时需要觉察,自己的言行是为了把自己强加给孩子的意愿,还是真的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

父母对孩子的发心,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语气神态用词.....各种细节里处处都藏着。

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的、合理的预期为前提。

开头提到的妈妈,平时对女儿很好,心灵手巧,热爱生活,每天变着花样给女孩做好吃的,也经常带她出去玩,是女孩小伙伴都非常羡慕的好妈妈。

这次动手也是因为孩子在原则性问题上屡教不改,态度随意,一而再再而三的抄作业,糊弄家长和老师,还不当回事。

几乎没动过手的妈妈,发这么大的火,孩子大哭之余,也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明白投机取巧是不对的。

4

父母和孩子都要有边界意识,有所为,有所不为。

不能一味纵容,也不能过度管束,指望孩子做到ta能力范围之外的事,甚至完成家长当年未完成的梦想,是不现实的。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

做个80分的父母就好,满分可能等于0分。

“儿孙自有儿孙福。”

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ta自己。

是柠檬就让它成为最酸的柠檬,是葡萄就让它成为最甜的葡萄。

不要逼鱼上树,也不指望让老虎吃素。

每个孩子都不是谁的附属品,家长和老师只是帮助他们人格完善,适应社会。

“棍棒底下出孝子”误导人,“出孝子”的不是棍棒,是父母对孩子深切的关怀。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其实,每个孩子潜意识里也有一杆秤。

亲子关系,也要多储蓄爱,少消耗亲情。

幸福,是每日一点一滴爱的储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