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尽的《红楼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书籍与影视——从《红楼梦》说起

2016-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不贰菌

        原是准备写点读书感受的,后来写着写着便有点长篇大论的意思,以《红楼梦》为切入点讲一种对读书的看法或认识,对于未读过《红楼梦》的人来说无疑有种隔阂感,但对于《红楼梦》读者来讲,能分享一些阅读感受,则不失为一件乐事;若言之成理,那就更有分享的必要,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们知道,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应该在7岁左右,可一个7岁孩子初到贾府的表现却让我们成人都感到惊讶,比如她的言谈:黛玉入贾府首先拜见的是她外婆,随后到了她大舅妈邢夫人处,邢夫人要留她吃晚饭,黛玉怎么回答的呢?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去拜见二舅母,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语言多得体知礼呐,拒绝了大舅母又不让大舅母生气,同时又不耽误去二舅母家;比如贾母问黛玉念过什么书呐?黛玉会答:“只刚念了四书。”然后宝玉来了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黛玉却回答:“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为什么同样的问题黛玉的回答不一样呢?这是因为黛玉在答完贾母后顺势问贾母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则回答没读什么书,只是认识几个字罢了,黛玉前后一对比,自知语失说错了话,便有了后来的回答,瞧,一个七岁的孩子多聪明、情商多高啊;把《红楼梦》拍成电视剧,你要真找一个7岁的孩子来演这节,十有八九得演砸:要么灵气不足,要么矫揉造作;可你要找一个大一点的演员来演黛玉,这种聪明也就显示不出来了,所以,影视的局限便出来了——你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来演特定的角色。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里有这么一段:讲的是史湘云携所拾得金麒麟来拜访宝玉,在宝玉房里与宝玉谈起那些仕途经济的话,结果宝玉当时就和湘云翻了脸,并来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没?若她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这时门外的黛玉听到了这话,是“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喜的是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宝玉竟不避嫌;叹的是既然我们互认知己,如何又有金玉之说;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做主,又兼红颜薄命。越想越伤心,流泪而归。大家想,把《红楼梦》拍成电视剧,这个情节怎么该演呢,林黛玉没说话呀,所以你只能通过表情来演出她内心的活动,可她的内心是这么复杂,复杂到集结了四种情绪:喜、惊、悲、叹,复杂到表情几乎无法去反应这么复杂的情绪;要是通过独白来把这种情绪讲出来,与原著沉默有所思、有所感的意境相比,亦是变味不少,故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在表演人物心理活动这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难度,甚至可以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讲探春计议起诗社,李纨拟定海棠咏,探春先作,宝钗次之,宝钗诗云: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随后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压轴: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暂不论诗意境高低,单是这诗句字面意思,便似有深意,试看宝钗那句:“愁多焉得玉无痕”,“愁多”,红楼梦里谁最多愁,自然是黛玉,又讲“玉无痕”,似乎更是印证黛玉之指,颇有嘲讽黛玉之意;黛玉呢?“碾冰为土玉为盆”,注意“碾冰为土”四字,宝钗刚不是“冰雪招来露砌魂”吗?如此看来,黛玉的反击也是凌厉!而宝玉呢?他讲:“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宝玉曾将宝钗比作杨贵妃,再看此句,这“出浴太真”自然是指宝钗了,至于“冰作影”,冰者,寒冷之意也,以冰为影,宝玉之意,呼之欲出;宝玉又讲:“捧心西子玉为魂”,“捧心西子”,黛玉不是“病如西子胜三分”么,“玉为魂”,玉者,何物?探春讲:“玉是精神难比洁”,盖玉为至少为“洁”之象征,虑及黛玉之“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宝黛二人惺惺相惜,跃然纸上,同时“玉为魂”较之以“冰作影”,宝玉之爱憎不言自明。通观三诗,竟间接呼应“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之说,如此曲径通幽、一语数关,试问,影视版的《红楼梦》,于此节当如何拍摄?


        通过以上三节,我们不难发现,电视剧在表现原著时的诸多难题,事实上,除了以上几节外,电视剧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电视剧更我们呈现的人物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一张具体的脸,这也直接压缩与限制了我们对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力;比如在阅读时,我们是以文字为单位在脑海里组织画面的,而在看电视时,则是以现成的图片为单位进行接收,阅读文字时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把控阅读节奏,观看电视时却是机械无停顿的接受一帧帧的图片,很容易出现“囫囵吞枣式”的理解不到位,同时后者对原著近乎是一种肢解后的重组;又如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停下来对作品中的情节进行前后对照来发现亮点,可以通过字里行间的挖掘斟酌来体会作者的用意,在看电视剧时,这些大概都省去了吧,这相当于是变相的压缩了我们的思考空间;总之,与阅读原著相比,观看电视剧无疑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其乐自然与阅读相去甚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