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散文

看书,听书,写字

2023-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苏州的蔷薇花开

网购的新书前天就到了,一共花费124元,实在是便(bian)宜(方便又便宜)。这句话,老北京人常用。老北京有家很出名的烤鸭店,名字就叫便宜坊。

新书买回家,认认真真看了两个晚上。平凉路2767弄,写的是上海第十九棉纺厂的百年工坊口述史,一批大学生采访了很多棉纺厂工人的后代。

那时候的棉纺厂工人,就如老电影《包身工》中的小英子那样,大多来自苏北,年纪才十五六岁。这些小姑娘很能吃苦。站稳脚跟之后,又把老家亲友的孩子一个个带出来。孩子们出来了,又带来了父母家人。这个家庭就此改变了命运,在上海扎下根来。延续至今,已经三四代人,这些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家庭奋斗史,很是励志。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一个纱厂女工的工资,足以养活一大家人。这样看来,资本家并不是传说中的一味剥削么!

这是一个很唏嘘感慨的问题。

蚌壳与珍珠,写的是武康大楼的居民口述。无意之中,发现这些买的两本书虽然都是写的上海居民口述,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体验。武康大楼从始至今都是上只角,住户们非富即贵。但是在运动中,却是无一幸免,家家都收到冲击,吃了不少苦。

第一篇,先看越剧名角王文娟的口述。老人讲得很隐忍,讲起来,老底子的艺人角儿都是苦出身,不至于成为主攻对象,但还是吃了点惊吓,尤其是受了不小的损失。珍藏的行头、剧照、还有首饰积蓄,丢失不少。

这段故事,是另一个版本的唏嘘感慨。

山居杂忆图书馆没有找到,在网上搜索在线阅读的时候,只找到了有限的几章,意外发现,居然有全本的有声阅读。连着听了几天,趁着做饭、洗澡的时候一心两用听。

怎么说呢,还是不喜欢听书,觉得不习惯,不过瘾。

因为百度搜索,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会畅销,会绝版,会炒到高价,再版,还分全本和删节版,删掉的49和50章,到底写了什么?

果然,删掉的,是那个特殊年代一家人的特殊经历。这个,自然是一段唏嘘感慨的往事。窃以为,最精彩,读者最想看的,应该就是这一段被删掉的章节。所以,未删节版的书要炒到几百块一本。

昨天整理简书,发现有很多被锁的文章。提出申诉后有些通过了,有些还是不通过。正是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有些文章还是要另外想办法保存。

其中发现了一篇写于2017年的《母女对话录》,当年女儿还在读大学,母女之间就衣食住行的问题聊天,老母亲借机进行一番人生引导。

转眼六年过去,当年老母亲操心的问题,比如就业、择偶,如今已经全部圆满完成。如今读来,倒是又一番唏嘘感慨。

于是,特意把这篇文章拎出来推了一篇公众号,以作留存。居然吸引不少小伙伴点赞评论,都说我的三观很正确。

我讲,那是因为你们看到了六年后的圆满,才会作出这样评论。要是放在六年前,你们未必会这样想。

今天一大早,在单位卫生间洗杯子的时候,一个女同事对我讲:你的文章写得真好,我看了大有启发。我就是操心太多,自己家,老公家,父母家,连我外公外婆都要操心,自己忙死累死。我们老家,女儿都不管娘家事,更何况我这外孙女。看了你的文章,我真要改一改这毛病,真的只需要为一代人负责……

我讲,我那是六年前的文章了。我不好讲,你再过六年,照样改不了这毛病。

当然,我只是笑笑,不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