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126:IO模型
本篇模型来自:L先生说
《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克里斯坦森提到过一个案例:
一家餐厅想提高奶昔的销量,于是,他们聘请了营销顾问来帮忙。顾问们做了焦点小组和访谈,认为奶昔的高热量可能会造成影响,于是据此改进了产品,推出了多种健康套餐。但是,销量仍旧不见起色。
他们决定换种方式。顾问们统计了奶昔的销售,惊讶地发现,超过40%的奶昔是在早晨卖出的。这些顾客没有买任何别的东西,只买了一杯奶昔。而这跟他们的分析背道而驰。
于是,他们采访了那些早晨来购买奶昔的顾客,并问他们:你们购买奶昔是为了什么?如果这里刚好没有奶昔了,为了达成同样的结果,你可能回去买些什么?
结果他们发现,这些顾客购买奶昔根本不是为了充饥,而是出于这么一个场景:他们开车上班,需要度过一段乏味的时光,能打发一点空闲、又能避免在10-11点时饿肚子最好。
于是,奶昔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只用一只手,不会影响开车;用吸管吸,需要20-30分钟;又能适当提供饱腹感,避免饥饿。至于奶昔是否健康、高热量,口味如何,并不在顾客考虑的范围内。
所以想要提升销售的话,应当是:把吸管做得更细,在奶昔里加入一点果干,会是更有效的做法。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克里斯坦森说:不要去关注产品,而是要去关注:消费者想通过这个产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状态?
这个案例还其实就是一个应用IO模型的案例 —— 购买奶昔是一个「输入」,打发时光、顺便填饱肚子,是一个「输出」。
IO模型其实是一种系统思考的模型。通过关注一个事物,在变化之前的状态和变化之化的状态,从而识别出本质的部分,即维持不变的部分。
通过对“本质”部分的聚焦,我们可以知道真正对这个系统有用的做法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尝试。
【小互动】:宠物咖啡餐厅的本质是什么?它满足了消费者什么样的诉求和状态?
【模型来源】:L先生说--如何提高思维能力,洞悉事物本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