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里听摆渡
幽静的小巷里,天恩心理工作室默默伫立,偏隅一角,远离喧嚣与浮华。宁静的环境,让人更容易沉静下来,直抵内心真实。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同时,我也是一个母亲。
心理工作这个职业本身就要求工作者必需具备对他人的同理和共情,这个基本功功底越深厚,越能与来访者产生心理共振,最大限度给予理解与信任,促进来访者的放松和敞开,最终达成理想的咨询效果。
前来咨询的人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有时是妈妈带着孩子,有时是全家陪同包括老人,成人自己来的并不多见。
没接触这个行业时并不了解现在青少年问题的严重,所见所闻不过是内卷程度的深浅而已。而走进咨询室的孩子们,却大多已经休学在家,丧失了正常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每天只在有限的空间里打发时间度日,这样的生活有的已经持续了几年。
写到这里,想到那一幅幅青涩的面孔,眼里已泛起了泪花,天然的母性涌起内心无限悲悯,小天使们如何在年复一年的四季轮转中不见成长的闪耀却悄无声息的日渐陨落了?那些母亲,是否也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无数次看到孩子孱弱的生命状态而痛心不已的默默眼泪?
十八九岁的青春男儿,没有年华的舒展和绽放,内耗于清醒时的忧伤,逃避现实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漫长痛苦与煎熬的情绪折磨已非自己的意志所能调整。
八九岁稚气未脱的儿童,因为暂时的偏差行为,被父母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施以指责打骂。家长在面前时的沉默和单独诉说时的痛哭不止,孩子的委屈伤心终于有了一个倾泻之地。我抚摸着孩子微微颤抖的身体,就像看见了他被最爱的父母打骂时的恐惧害怕、被误会被贴“罪名”时的愤怒和受伤。
邓老师说,有眼泪是好事,没有眼泪就比较难拉回来了。
都说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孩子的状态反现着背后的家庭。当一个即将成年却不幸暂时患有情感障碍的大孩子可以平和的评价父母的管教方式比较宽松时,脸上扬着笑意;而一个幼童,每天却要面临严格的家教和有压力的学校生活,我的心情便也像那被挤压得没有半点心理空间的画面一样,觉得压抑和窒息。
孩子出生如白纸,但又不完全是白纸,他自带着独特的气质秉性而来,但最后究竟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更多依赖的是父母后天的教育影响。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如果没有觉察和学习,就会本能的使用上一代人用在自己身上的方式,将命运一代代复制下去。可是时代在变,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大环境都在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更新,那孩子出问题就是很自然的事。
哲学家说,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有这样的眼光。
每一个生长阶段,孩子呈现出的特点和需求不同,我们的教养重心、遇到的教养挑战也会不同。更关键的是,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也是有有效期的。
生命的头几年,孩子会像在母亲肚子里一样仍然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所以最重要的前三年,是孩子与妈妈时时刻刻在一起共生的三年,也是孩子获得这一生重要的安全感来源的三年。随着独立意识的发展,孩子可以渐渐离开妈妈,离开家人,向外探索世界,逐渐建立自己的交际圈,直到青少年时期同伴朋友的影响超过父母。
世间所有的情感都指向团聚,可是亲子关系却是指向分离。
今天我们对孩子所做的所付出的,都是为了将来某一天分离时孩子能具备独立于世的能力和状态。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需要反观自身,所言所行是否有助于这个目标的达成?
育儿即育己。孩子今天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丝信号,提醒着我们作为家长,有些东西需要改变。只有读懂了这个信号,接下来有觉察的行动才会是正处在困境中的孩子最需要的那双手,温暖而有力量。
走进咨询室的人,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幸运的。只要开始改变,开始生命的探索,不管人生哪个阶段,都不晚。何况,天恩心理工作室的摆渡人邓老师专业与情怀兼具,踏实与稳重齐驱,实在值得信任。
我在咨询室里倾听各样的故事,见识各样的家庭,也见证着孩子们破茧成蝶的勇气、家长们静待花开的历程。
摆渡人只能摆渡有缘人,愿每个前来咨询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我们的专业与真诚。祝愿我们的一路相伴,孩子们可以早日迎来曙光,活出绽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