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关于万小时天才和刻意练习的脑洞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21人
易木成华
近期,开始跟老师练习陈氏老架一路太极拳。一说起练拳,许多人(包括我)就会想起少年时的大侠梦,武功天下第一(好吧,不第一也得进入一流高手或者绝顶高手行列),行侠仗义,云游四海为家……。但绝大多数的梦都湮灭在时光里了,缺乏环境、缺乏老师……。实际上,我自己内心还有一个最大的担心,那就是——怎么看自己也不像是 “天资聪颖,骨骼清奇,百年难得一遇的练武奇才 ”,怎么成为天下第一武林高手?!
天资、骨骼,这都可以归类到天生之列,还得是百年难得的天才。我们普通人怎么指望?
幸好,我们有它山之玉:“一万小时天才理论”(Daniel Coyle )和“刻意练习理论”(Anders Ericsson),今天我们开动一下脑筋,歪一歪“太极十年不出门”这句话。参照近期自己的太极拳练习,也对刻意练习做一个实例说明。这两个理论的作者都采访了大量的各行业顶尖人士,以众多天才、高手、顶级专业人士为基础,分析他们的成长路才得出的结论。
首先,这两个理论认为:所谓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长期(平均约1万小时)的刻意训练后具备的后天才能。所以,世上本没有天才,练得多了就出了天才。
其次,浓缩一下这两个理论,要想成为顶尖人士:你需要明确目标,有目的的训练练习,且要有阶段、有挑战性的专注训练,不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通过大约1万小时的训练,将会形成固定的心理表征(具有多重意义,复杂内容的概念式结构。例如你一听到“狗”这个词,就会立即反应出四条腿,汪汪叫,忠诚,护院,啃骨头等等一系列意义,这也是一个心理表征。再如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只看一眼棋盘就记住绝大多数棋子位置,更进一步的是他们能随即说出攻击路线、哪方占优,下一步招法,棋局发展,这同样因为大师们采用了不同的记忆方法,通过表征进行整体记忆。),这将极大提高你的认知和决策速度——顶尖专家们有别于普通人的地方。
放在武术中,那就是通过长期训练,高手可以更快、更到位的判断、行动发力,这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高手的心理表征为其提供了更有效、更快速的决策依据、判断和行动指南,所以反派和龙套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打翻在地啦。
说了这么多,那么想我这样的半路出家的菜鸟,骨骼也不是那么清奇,要成为武林高手,应该如何做呢?
这里有一个非必要前提是:具备资源——需要有专业教练教导,他将分解目标,进行阶段性训练,指出不足,根据你的进步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人说到自学,但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自律、自我提升,自我纠正——它执行起来更困难。
接下来,是我们个人需要做的:
首先,需要真正认可和确立自己的太极拳训练目标(注意,上面说的象棋大师们超卓的记忆力只体现在象棋棋局上,你让他们背诵课文,他们跟你的表现没啥两样——除非他们再次进行背课文的刻意练习形成新的心理表征。也就是说电视上表演背字典、背3.1415926xxxN多位的记忆高手,在其他领域的记忆力未必能超过你)——成为全国性顶级高手。
其次,每天投入时间训练,阶段性反复练习,提高,实战,形成太极拳的格斗心理表征,(原谅我使用这个黑话,我估计译者也很为难)我们一共需要1万小时。
假设我每天能拿出2个小时练习(早晚各1小时,保守估计),一年3652=730小时,十四年时间将是73014=10220小时,考虑到其中没预留各种意外情况,所以其他条件具备且顺利的话,保底估计也得1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目标——so,怪不得说* 太极十年不出门 *哪。
这是现代人的标准,如果是古代人的话或许会快一些?但我认为通常也需要6年以上才成——这也需要每天6-8小时的练功狂魔+富2-3代,普通人十年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时间。
到了最后,可能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就是像我这样的年纪,出山时已经人到中|老年了——所以,决定高手怕是成不了。
好消息是,如果不想称王称霸,天下第一,那么只要坚持重复练习足够时间,哪怕不是那么刻意的练习,也足以把你推上超过一般人的高度。
刻意练习同时也承认,根据训练开始的年龄不同,最终取得的成就也会出现差异。果然啥都是需要
从娃娃抓起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