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就是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

2024-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武哥a

如果从长期这个角度来看,我是一个长期保持早起的人。

十九岁之前不说,那都是被迫营业。十九岁之后入伍参军,那时间观念是底线。从早晨开始起床出操,到上午操课训练吃饭的一日生活制度都是有着明确的时间规定的。长时间的军营生活,让我根本就没有睡懒觉的习惯。

刚转业回来的时候,早晨五点半不起床,我都觉得自己的腰疼。现在虽然不腰疼了,咱也觉得躺着难受,不如起来干点啥。现在我就觉得自己特别适合送孩子上学,绝对卡着点,不会迟到。

将近五十岁的人,常年保持早晨五点多起床,这应该算是一个长期习惯。所以我都不屑于参加那些早起打卡的活动,我觉得对我而言没有意义。我更愿意参加长期写作的打卡活动,我觉得这个事情对我而言更有吸引力。

前面我也梳理过自己的写作练笔经历,从初中开始记日记,高中也写,参军之后,考上军校都没有停过。只不过我也只是写写而已,没有什么具体的思考,中间有很多次觉得没啥用,想要放弃。

真的让我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也就还是加入专栏课程学习之后,也试着把在专栏课程里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工作中,比如周报、总结的结构化写作,比如向上管理的思路。因为这些理念的运用,却是让我在工作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从而达到了提升认知水平的目标。

特别是这两年,有些重要的工作中,我的认知和思路都给我争取到很好的机会,让我觉得自己多写多练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件事。

在此之前写大点的材料,都是在复制粘贴,根本没有什么思考。现在多了理性思考之后,写作就有了灵魂,知道自己要集中优势兵力去解决什么问题,要采取什么形势传递信息,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遇到过去比较棘手的工作,心中也就有了底气。这不就是这几年持续写作思考和记录之后的结果吗?

什么是长期?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分析。在写作这件事情上,从入门到真的有所理解,我其实就是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因为我的悟性比较差,运气比较好,后期有好几位贵人指点我,磨练我,点拨我,才有了一点点积累和认识,尝到了甜头,就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写了。也更愿意花费时间来琢磨来修改一些东西,毕竟我们工作中的很多文字都是一稿一稿的改出来的。

当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的时候,所谓的长期就变得很短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觉得长期之所以长,还是因为我们的积累太少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