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读书

080楚汉相争之国士无双

2023-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清净无量

上一篇讲到,项羽煞费苦心重建的国际新秩序并没有带来天下的太平,新的动荡依然继续,就在这乱世之中,一个军事奇才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的过去

韩信,淮阴人,出生年月不详。年轻时家境贫寒,既当不了官,又经不了商,所以生活非常艰难,常常寄人篱下混吃混喝,所以处处遭人嫌弃。韩信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尝试过靠钓鱼来填饱肚子,但是终究难以饱腹。韩信在淮水钓鱼,漂母在河边洗衣,漂母不忍心看着靠钓鱼果腹的韩信天天饥肠辘辘,所以总是给韩信带点饭食让其充饥。韩信感激漂母说:“大娘,等我富贵了,一定重重报答您。”漂母生气地回答:“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你一个王孙贵族竟能落得如此地步?我难道是图你的回报吗?”韩信没有再说什么。韩信除了钓鱼就是在街头闲逛。身为王孙的韩信,现在虽然落魄,但仍不失贵族作派,每天出门必佩宝剑。当地屠夫中有一“少年”见到韩信羞辱道:“你小子虽然个子不小,还佩带宝剑,其实你就是个胆小鬼。如果你有胆量,就用你的剑刺死我,你要不敢杀我,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用眼角看了看这个少年屠夫,没有说话,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大街的人向韩信投来了无耻的耻笑,韩信也因此被戴上了一顶懦夫的帽子。

毅然从军

那一年,项梁大军路过淮阴,韩信带着自己的宝剑,毅然追随项梁从军,但是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后来项梁兵败战死,韩信就变成了项羽麾下的一名郎中。郎中也就是帐前侍卫,虽然级别不高,但是有机会见到领导。韩信就利用这一便利条件,经常给项羽出谋划策,但项羽从来不把韩信的建议当回事。韩信估计也看清楚了项羽自大的性格,知道追随项羽也不会有什么上升空间的。

弃楚投汉

这时,正值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即将入蜀之际,韩信抓住这个机会,果断逃离楚军,投奔汉营而去。谁知到了刘邦麾下的汉营后,职业前景依然暗淡,只做了一名叫做“连敖”的低级职位。而且还违反了军规,论罪当斩。这可不是吓唬一下韩信,是真的拉到刑场准备砍头。前边已经有十三颗人头落地了,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视,正好看见夏侯婴,于是大喊一声:“汉王难道不想夺取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夏侯婴听到了韩信的呐喊,见这个人其貌不凡,而且在被砍头前不仅没尿裤子,还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显然不是等闲之辈,当下就将韩信救下。与韩信进行了一番交谈后,非常欣赏韩信,于是将此人推荐给了刘邦。刘邦也没有太把韩信当回事,估计是碍于夏侯婴的面子,把韩信提升到了治粟都尉的级别。治粟都尉是掌管粮仓的职务,比连敖仅仅高了一级,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夏侯婴其人

夏侯婴为什么能在行刑现场将韩信救下呢?因为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鸿门宴中刘邦逃离鸿门时,只带了四个心腹徒步跟随其后,其中就有夏侯婴。而且夏侯婴和刘邦是沛县老乡,刘邦起兵之前两人就是死党。所以夏侯婴属于刘邦阵营中的核心人物。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后,虽然没有得到刘邦重用,但是对韩信来说,能够结识夏侯婴这样的大人物,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敲开了一扇直通顶层的大门。

结识萧何

韩信的职业之路并没有随着夏侯婴的推荐而进入快车道。因为韩信还需要一个更大的人物来用信用为自己背书。我们不知道韩信是通过夏侯婴还是通过职务之便认识了萧何。反正现在的韩信已经与萧何建立了连接,但是韩信并没有求着萧何去向刘邦推荐自己,而是经常去给萧何汇报自己的军事构想,萧何听得心潮澎湃,心中对韩信十分欣赏。但是萧何故作镇定,并未向韩信作出任何承诺,也没有向刘邦极力推荐。这时候,刘邦集团内部盛行归乡思潮。很多楚国兵士受不了巴蜀的僻壤生活,纷纷逃离巴蜀,返回家乡。也不知道刘邦是出于无奈还是默许,反正逃兵事件已成常态。

韩信逃跑

韩信在刘邦阵营依然得不到重用,虽然结识了夏侯婴和萧何这样的“大人物”,但是找不到用武之地的韩信准备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了。韩信混入到逃离巴蜀的人群之中,悄然弃刘邦而去。

职业三“行”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韩信的职业生涯为何总是原地踏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有三个“行(xínɡ)”。第一,自己得“行”;第二,得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得“行”。对韩信来说,第一,韩信自己的确很行,他后来的表现足以说明。第二,也有人说韩信行,这个人就是夏侯婴。第三,夏侯婴其实也很行,但是对于推荐韩信来说还不够行。所以,韩信的登场还差一个更“行”的人,这个人就是萧何。

萧何追韩信

萧何这时候已经是汉国丞相了,听说韩信跑了,二话不说,骑上马就去追。众人看到萧何骑马飞奔的场景,大家议论纷纷,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以为萧何也要逃跑,于是流言蜚语四处传播,自然也会传到刘邦耳中。刘邦听说萧何跑了,顿感双手被砍一样,心情瞬间低落到了冰点。没想到,过了几天萧何带着韩信又回到了汉营。刘邦怒气冲天地质问萧何:“难道连你也要逃跑吗?”萧何回答:“我不是逃跑,我是去抓逃跑的人了?”刘邦又问:“你去抓谁?”萧何答:“治粟都尉韩信。”刘邦更加生气地对萧何说:“跑了这么多人你一个不追,为何偏偏去追这个韩信呢?”

国士无双

萧何回答了一句千古名言。原话是:“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意思是:那些逃跑的人都无所谓,这个韩信可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才,如果他跑了,可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如果大王安于就此在汉中称王,那么韩信对您确实没有什么大用,但是您要是想争夺天下,只有韩信才能帮你实现宏图伟业。就看您如何选择了。这里为我们贡献了“国士无双”这个成语。

刘邦的选择

此时,刘邦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低头低声回答:“我也想向东谋求天下呀,哪能一辈子憋在这小小的汉中之地呢?”萧何说:“要想留住韩信,就要重用此人,否则他还会跑的。”刘邦说:“我让他当将军如何?”萧何说:“将军不行,留不住。”刘邦又说:“那就让他当大将军。”萧何说:“可以。但是,你平时简慢无礼,对手下一点都不尊重,这样不行。你要封他当大将军,就要非常郑重地斋戒、设坛、行礼、授印、拜将,该有的礼仪一样也不能少,这样才行。”没想到刘邦全部同意,一一照办。到了拜将那天,刘邦身边的心腹大将都在暗暗自喜,都以为大将军的职位是留给自己的。万万没想到,最终的结果竟然是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步登天

韩信就这样从一个小小的治粟都尉一下子跃升到了汉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统帅刘邦集团的全部兵力,真可谓一步登天。韩信的职业生涯历经项梁、项羽和刘邦三个老板,最终被萧何慧眼识珠推荐给刘邦重用,成就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宏图大业。当然,韩信的结局是悲惨的,其中的原因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讲。

制定战略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两人进行了一次正式谈话。

刘邦说:“丞相多次向我推荐您,不知道大将军对我有何指教?”

韩信先是感谢刘邦对自己的信任的厚爱然后对刘邦说:“现在能与汉王争夺天下的人是不是非项羽莫属?”

刘邦答:“是的”

韩信:“汉王自以为‘勇’、‘仁’、‘强’三方面哪一点比项羽强?”

刘邦沉默了许久说:“我都不如他。”

韩信接着说:“其一,项羽这个人喑噁叱咤( yīn è chì zhà),千人皆废。大喝一声,千军颤抖,但这只是匹夫之勇。其二,他待人恭敬,关怀下属,但到了下属有功时,又舍不得封赏,这只是妇人之仁。其三,虽然强势称霸,却错误地放弃了关中而建都彭城,违背怀王之约,分封不公,流放义帝,四处屠城,民怨很深,民愤很大。基于以上三点,项羽表面上看似优势,实则全是劣势。所以汉王您只要与项羽反其道而行,任人唯贤,论功封赏,顺应民心,以得道多助的优势去击败失道寡助的项羽,就一定能夺取天下。现在您军中将士多有东归之心,正好利用逆向思维,把思东的逃兵变成向东进攻的勇士,何愁大业不成。这就是军心可用。”

韩信接着又给刘邦分析关中局势说:“项羽把秦国一分为三,三个秦王全都是秦朝的叛将,统率关中子弟征战多年,死伤无数。后来,章邯带着二十万关中子弟投降联军,却惨遭坑杀,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活了下来,还被封王而继续统治三秦,关中百姓对他们三人的怨恨怎能不深入骨髓。与他们相比汉王您入关之后秋毫无犯,废除秦法,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秦人拥戴,秦人都盼着您称王关中呢。大王只要向东用兵,三秦之地可一纸檄文即可平定。这就是民心可用。”这一席话听得刘邦很是受用,大喜之下,真是相见恨晚,于是按照韩信的战略构想,开始军事部署,准备东征。留下萧何负责后勤保障,利用巴蜀的税收为东征大军运送给养。

刘邦和韩信经过这一促膝长谈,也就定下了战略方针,接下来即将上演一出楚汉相争的精彩大戏,让我们拭目以待。刘邦是怎样兵出汉中的?谁又会是刘邦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呢?我们下一篇再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