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诗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64人  谭佑平

文/老谭

这个周日就是“父亲节”了,在过往的时间长河里,我自己写过的与父亲相关的故事好像还真没有,现在记得的仅仅是17岁那年参加普通话评级测试的时候,最后有一个即兴说话的测试环节,我选择了“我的爸爸”为主题,具体都讲了些啥,我也记不太清楚了,估计是一些儿时与父亲互动的生活琐事。

其实,我的父亲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父亲为人善良守信,聪明好学,会一些手艺活(比如编织竹箩筐、簸箕、竹篮、扫把等等),对音乐也很感兴趣(会拉二胡),但不是那种能说会道型的人,属于人们常说的,内才很丰富的人,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笑容可掬。

做了30多年的父子,现在回想起来,我对父亲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入,甚至没有过一次非常深入交心的谈话,可能因为我和父亲性格类似,平时并不太善于言谈,其实很多事情,内心非常清楚明白,只是不说穿罢了。

父爱如诗

父亲对我和姐姐始终都是疼爱有加的,记忆中,从小到大,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连狠心的责骂都没有。母亲和爷爷的相处,经常会因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父亲夹在中间很为难,也大都是处处谦让,能讲理时便讲理,不能讲理时,就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父亲是独子,没有兄弟姐妹,祖母在他20岁出头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境清贫,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

父亲只有初中文化,从过往与父亲及爷爷的交谈中了解到,父亲的学生时代正值文革十年期间,那时候真正学习文化课程其实是很少的,基本上以唱红歌为主,父亲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经常要写宣传用的大字报。所以父亲对于我和姐姐读书做人方面的引导,非常重视和用心。从小就教育我们不允许说脏话,为人要礼貌和气,不能打架。平时在家一有时间,就会让我和姐姐一起帮忙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

随着我和姐姐慢慢长大,家庭开支也慢慢大了起来,父亲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一些,不得不出远门打工,去了很多城市,从湖南到湖北,再到广东,每次回家都会带好吃的回来。记得最清楚的,是9岁那年,父亲从湖北务工回家,带回来一大袋苹果给我们吃,当时非常开心,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物资还是相对很贫乏的,市场上水果还没有成为日常消费的食物,苹果自然也是少而贵的水果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父亲带回来的苹果并不是那么漂亮的,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有“疤痕”的,放到现在,一般人都不会买回来吃,一定是挑剩的那些没有人要的苹果。可是父亲觉得味道好,而且把“疤痕”削掉是可以吃的,更何况我们平时几乎没有机会吃到苹果。于是我和姐姐帮着母亲一起把苹果好好收拾了一下,吃得非常开心和满足,父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很多年过去了,父亲已年过花甲,头上的白发和眼角的皱纹,都是他为整个家庭操劳付出的象征,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快点成家,父亲虽然平时不怎么催我,但我知道他内心的焦虑。

零零散散,写下了这些文字,总感觉写父亲这个题材的文章,无论怎么写都显得苍白无力。也许,大爱无言吧。用再多的文字和语言都无法表达对父亲的敬意、爱意和感恩之情。

端午节有3天假期,刚好又遇上父亲节,回家过节是必须的事情,我要好好陪伴我的母亲,父亲因为工作缘故,不能回家过节了。

小时候,

父爱像一座大山,

默默无言,

却总是高大深沉;

懂事时,

父爱是一棵被责任压弯的松,

这才发现他的付出是这样多、这样多;

而现在,父爱啊~

你是一首深沉的诗。

父爱如山!父爱如诗!

2018.6.14 于长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