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成了“学店”

2024-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吴敏华

“学店”这个词出自张文质老师的书——《张文质教育立场2:保卫童年——基于生命化教育的人文对话》,原文是这么说的:现在不少大大小小的学校实际上也是大大小小的学店,有些校长也就这么自称我是开学店、办学店的。因为办学校失去了教育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学店。它如果不能真正的把人成全起来,它只能不断地被各种功利所牵引、所左右、所改变、所扭曲,基本上就是一种学店的状态。因为学校一旦失去了这么一种教育精神,它的负面价值对孩子的影响就会更大。

二十多年过去,“学店”改变了吗?也没有,只是把明眼的利益转为一种暗中的利益,有些学校依旧是部分人的生产机构,学生和老师成了生产系统和生产工具,每个年级成了生产流水线,学生成了一个个零部件,当然,现在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是很难直接变现的,但是依靠这样的“零部件”,成了自己的乌纱帽的保障,成了自己仕途上的垫脚石。

这才是教育最可怕之处,打着教育的名义做着反教育的事——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且面对学生也是这么教的,也是这么干的,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还美名其曰为了学校的荣誉。当有一天,这些孩子长大了,成了父母,成了老师,他们也这么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此,我们的教育还有希望吗?

之前有群友说,上一个混账学校不如不上。这话我认为是对的,孩子没有去学校,可能还保持着纯真,去了学校,反而把他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