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文/墨无声清
✰自序
先尽人事,再听天命,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越是简单,越是难得;越是着急,越是错失。专注+慢慢来,会来得更快。
>>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注意,我说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成功将降临于你。”
☻
✰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
或许爱的表达是:ta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只要想起这个人,无论ta在哪里,都能获得些精神慰藉。
>> 那就是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
思想在逃。或许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之一。如果心里没有一点光,与死了无异。
>> 囚犯的内心生活可能很极端,他们能体验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艺术美和自然美。在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影响下,他们甚至忘记自己当下所处的环境。
☻
实操:遇到糟糕的事情,以比较调侃幽默的调调写出来,心情也会好很多。
它不是毫无意义的曲折,至少在落笔的一刻成就了素材。有时候也是灵感来源,顿悟些什么。
>>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大家都知道,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任何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从任何境遇中超脱出来,哪怕只是几秒种。
☻
我们不一样,我们其实也都一样。
>> 在这种生命或迟或早随时可能终结的处境里,谁还能指责那些优待朋友的人呢?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评判别人,除非他扪心自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不会那么做。
☻
究竟什么才能代表这个人呢?
>> 一个“号码”的死活无关紧要,号码所代表的犯人的生命更无所谓。你的命运、经历、名字全都失去了意义。
☻
自爱,自我认同,比什么都重要。
>> 人们对于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寄托于更高、更精神性的事物上,这种精神性的事物不会被集中营生活摧垮,但又有多少自由的人拥有这样的自觉,更不用说囚犯?
☻
人始终有选择权。
>>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
既让人头疼,又充满希望。
>> 每天每时你都需要做出决定
☻
这里的积极与消极之分大概取决于,你是更多地主动去创造些什么,还是被动地去享受别人的成果。
>> 积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有机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实现价值,而消极的生活能够使人满足于对美、艺术或者自然的追求。
☻
初心难守。
>> 但当我们自己遭遇到厄运、需要决定是否以同样伟大的精神面对厄运时,我们早已忘记了好多年前年轻时候的决心,因此我们失败了。
☻
是期待(可能性)给了人希望,未来里包含的就是期待(可能性)。
>> 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不过他得迫使自己将精神专注于此。
☻
✰存在之虚无
追求平衡,营造内心的平和绝对算得上是一种终极艺术与智慧。
一旦追逐些什么,人就会焦虑,只是视着急程度不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感。
而一旦追逐到了,又会陷入厌倦,像平常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习惯。
得不到就骚动,得到了又造作。说起来,良药还是在「珍惜」与「感恩」两词上。
>> 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
✰存在之本质
要融入世界,为别人创造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这或许也是人「社会性」的一种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系统里。它是对外的,不是封闭的。
>>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
✰生命之短暂
关键是体验过,这些已经成为生命中的记号。无论它是好是坏,是否能引起别人的反应,对自己来说,它就是「拥有」,由自己赋予意义。
或许曾经虚度过光阴,却也同步体会到虚无、实在、纯粹的爱。无法尽善尽美,但都有独特的意义。
而那部分唯美,或许是日后都再难有的,便更值得珍惜。连带着其中的曲折,也有一种美感——正是因为有它衬托,唯美才珍贵。
>> 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
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
“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
✰作为一项技术的意义疗法
墨菲定律: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也联想到「自证预言」以及吸引力法则: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实现什么。
过犹不及。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做好当下的事。过度在意结果,反而会使动作变形。
>> “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以下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
✰对泛决定论的批评
其实在自己做些什么从前不做的,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发生改变时,就已经在「改变自己」了。
随之而来的是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开始发生改变。
实际上是个人的改变导致看待世界的角度变了,体验感不同了,也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 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
这里不大认同,有点非黑即白。
作者实际上想表达的可能是:自由本身分积极与消极。只顾享乐且不承担该承担、能承担的责任的自由为消极,反之为积极。
责任本身并不是自由的对立面,它只是自由需要兼顾到的伙伴,防止自己仅仅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联想到《被讨厌的勇气》:人之所以不改变,是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所以,人若是想改变,只需要下定改变的决心就可以。换言之,人始终有作出改变决定的权利。
要成为什么,最终会成为什么,由此刻的决定开始。
>> 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
✰写在后面的话
找到意义,也是找到目标。有了奔头,身体就会自动行动,也会自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不是问题太难,而是自己找不到处理它的意义(原因),于是怠惰。
真的想解决问题,人往往比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可以列为人这种生物的“神奇”之一)
>> 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
✰点评推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曾反复问自己的内心,却始终没有答案。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这个问题作为生命(生活)给我们的问题,而我们这些考生需要自己答卷。
怎么答呢?作者给出三种角度,简单来说就是:去做些什么(工作)获得点成绩(就/功)、去爱一个人(体验某景某人)、去理解承受生活的苦难。
这些其实都围绕着「生活」二字展开,提醒我们过好每一天,做好当下的事。意义是在做中求,需要向外打开,在活着的过程中发现意义。最重要的是懂得赋予意义,于是即便在苦难中,我们仍然得以生存。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边走边寻找,给自己的来去赋予意义,支撑自己走下去。我常想,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以及要如何面对它们。
我如今总结出来的答案是:
给过去赋予意义,更积极地解读它,清楚自己是如何变成如今的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面对现在与未来的勇气。
接着,着眼于崭新的未来,憧憬想要的自己。赋予未来意义,规划蓝图,找到行动的动力。
最后,以终为始去判断,当下的自己该做什么。遇到挫折时,记得未来的期许,赋予如今苦难以意义,支撑自己走下去。
生命果然有它的「求生」与「续命」之道,与其说是「找意义」,不如说是「做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