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义以及一个作家的终极目标
八月暑假,有幸躲开伏热的北京,到一些钟情的地方转了转。当然,不算什么旅行,纯属自由散心。
开着车子,随走随停,只是为了体会一下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这种心境,与以前精力充沛的旅游不同,想到以前自己“野蛮暴力”旅游,是有些“饥不择食”的意味,一天的时间被塞的满满的,总要走很多地方,拍很多照片才算是值得,恐怕错失掉了什么。
想来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心境。
人总是要寻求一些物理的新鲜感,有了周围不同陌生环境的刺激,也许会派生出很多新异的灵感。
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那么多,都要感谢祖国的大好河山,行吟诗人在视觉的刺激下,才留下那么多的千古诗篇。
我也未能免俗,眼见了江山如此多娇,也在心中碎碎念一个琢磨了很久的问题:
文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有点吓人,似乎有些大而不当。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读,可谓“前人之述倍矣”,我从事了多年的出版行业,对这个问题没有敢轻易提问。
太过于庞大,又太过于本质,说不好就容易露怯。
这次走了一些地方之后,我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和解读。
这次我所游历的一些景区,没有找那种什么多少A的地方,都是有人文和历史背景之地。很多景点都是中国式的“以新做旧”,人性一向是喜新厌旧的。为什么要“做旧”?当然是因为这之中有巨大的商机,只有旧才具有认同,才有知名度,所以这些地方政府才有意愿“因循守旧”。
旧,代表一种知名度,大多都来源于历史名人诞生诗篇之地,典型的比如中国的四大名楼,岳阳楼、鹳雀楼、滕王阁、蓬莱阁,标配其实是每个名楼都一首贯彻古今的名诗,我相信,如果没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那短短28个字,所谓的鹳雀楼,谁能记得?谁能知道?残酷的时间不会留下它的名字。
王勃成就了滕王阁换句话说,首先是一首诗词(也可以是画、音乐、传说),各种表现形式,各种传说流传下来,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时候,这就形成了文化符号。这个文化符号,其实就赋予了这个建筑的意义。
用《人类简史》赫拉利的话说,是人类想象的共同体,造就了意义。
有了这层共同的想象,就让冷冰冰的建筑物有了生命。
回到刚刚的发问,文学的意义,我觉得就是给人类终将会烟消云散的物质,赋予了精神意义。
一把椅子,因为王阳明曾坐在上面悟道修行;一块石碑,因为上面刻着王羲之的书法;一路人甲,因为李白的一首诗千年之后还被人记住……
人类总是希望能从趋同的物质世界中,赋予它不同的地方,这个时候,意义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很多作家都在不停的创作,也是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有了意义,会让我们眼前的世界不一样,如果你足够有才华,足够被人类记住,你就拥有了金手指般的魔力,你随手一指,就会赋予这个平凡世界不平凡的之处。
如果你是百年难遇的天才人物,你将抵达不朽。
不朽的诱惑不朽,我以为,这是对一个文艺工作者来说,最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