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风景:自我成长、家庭教育专题

被平凡感动:荣老师和他的 “女儿”的故事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苹果树

你看,照片左边的中年男子穿一件白色的短袖汗衫露出慈祥的微笑,右边身穿白底棕色树叶状碎花文饰连衣裙的小姑娘一脸幸福。他们的身后是一座新落成的建筑(延安洛社希望小学),在崭新的房子后面,你能够看到山坡上绿色的树林。如果有人问那照片和照片上的那两个人给你什么印象,你也许会说很普通、很平凡,也许你会很快忘记。

确实,这一切都很普通。照片上的中年男子叫荣祥华,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而他身边的那位女孩也是如此淳朴,就像陕北山坡上的一株小白杨一样。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人身上闪现着一种不平凡的东西,它吸引着你,给你许许多多的回味和感动。

让时光倒流到七年前的夏天吧。1995年洛社中学组织实施“希望工程”,与延安枣园乡一个叫侯家沟的村庄结成“手拉手”对子。荣老师便有心要寻找一位生活困难的孩子。在当时的校领导顾少凌校长和政教处杨仲华主任的关心下,终于如愿以偿。她叫王洁(化名),那年上小学五年级,家里四口人,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一家人生活贫困,母亲又得了癌症,这个原本就不幸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就这样,荣老师认下了这个远在千里之外从没见过面的“亲戚”。他们建立起了通信联系。

1996年,荣老师随学校“手拉手”夏令营第一次踏上了延安,来到枣园侯家沟,并与王洁和她的家人见上了第一面。荣老师告诉我,侯家沟是一个小山沟,百姓的主要家庭收入靠农业。因为,那里终年少雨,田地总是非常干旱。侯家沟的孩子放学一到家,第一件家务活就是去几里地之外的水井背水。这里的田地有两种,一种在山坡上,比较贫瘠,好一点的叫谷地,在山脚。富裕的人家年收入也只有两千多元,就全靠这谷地里种出的蔬菜。当然,王洁家比较穷。走进她家低低的窑洞里,你只能看到一顶矮的破橱,床紧紧地靠在黑黑的锅灶边。荣老师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动了。

他对我说:“生在江南的人运气好,我只是想尽一点点爱心,只要稍微拿一点出来,对于他们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就是这样一个淳朴的心愿,从1995年到2002年,荣老师已经连续七年无偿支助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孩。一次一两百,一年四五次,七个春去秋来从没有中断。这“稍微拿一点出来”到现在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在献出爱心的时候,荣老师也收获着爱。他拿出了厚厚的一叠陕北来信,神情中充满了一种愉悦。看着信封上那稚嫩的一笔一画,谁不会油然而生一种爱怜之情?而读一读这一封封赤子真情,谁不会为之动容呢?

还是让我们静下心来读一读吧。这里面有难言的感谢,“真该感谢您,是您让我拥有了我将失去的东西。说一声谢谢也难以言表我心中的感谢,就是千言万语,都胜不过这无私的爱……”;这里面还有温暖的问候:“近来工作很忙吧,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把身体搞垮”……磊磊哥哥(荣老师的儿子)考取了大学,“我真是乐得眉开眼笑,告知家人后,他们个个都竖起老拇指,直夸你们真棒……”;这里面有深深的挂念,“敬爱的荣老师,说实在的,我给你们添了许多麻烦,这学期你就不要寄钱来了,大磊哥哥上大学也不简单,这些钱还够下学期用,您就不要费心了,虽说人隔千山万水,我们家人心里一直挂念着你们……”;这里面还有牵动人心的汇报,“就要开学了,我的作业也完成了。这个学期我们要搬进新的教学楼……”“这些天,我比了比上学期,找了找掉队的原因,……母亲也批评了我,我想了好多。比如说学英语,时间用得长,却还是一无所得,……我想多找点方法,争取上进……”“寒假里我专学英语,复习时有了磁带就方便多了……”这里面还有火热的誓言,“我觉悟到,陕北人的贫穷、落后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知识。这里的多数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侯家沟)仅有三个高中生,还有许多的小学毕业就退学了。我虽是一个弱女子,也许干不了那么大的事业,但我那忠心报国之心是火热的。”一盏明灯就这样在孩子那幼小的心中点燃了,虽然它发出的光不能算辉煌,但已经驱散了心灵的黑暗。这一封封陕北来信难道不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吗?

说到王洁的现状,荣老师拿出一张大红奖状,上书“十星级优秀学生王涛”落款是“98年5月20日”,还盖着“延安宝塔区枣园乡初级中学”的大红印章。他面露喜色地告诉我:“王洁学习很认真,现在她已经是延安洛川师范2000级普师班的学员,明年就将走上工作岗位。”

望着荣老师充满喜悦的脸,听着这些温暖的话语,我还能说点什么呢?我只有一种感动,被平凡的故事引发的感动,我只想献上我深深的祝福,献给那些平凡的人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