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思考产品面面观

【读书笔记】再读《启示录》

2020-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糊涂涂涂

《启示录》(Inspired)是产品经理入门必读经典书目之一,但工作几年仍然值得回味、重读。

该书作者Marty Cagan总结20余年软件产品管理经验,直指产品研发流程存在的弊端,从人员、流程、产品三大部分讲述如何管理产品、最佳产品设计研发实践、以及如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一、重点内容总览

1. 人员

现代软件产品团队主要包括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开发团队、运维团队、产品营销人员。通常每5-10名开发人员配备1名产品(嗯…这就知道为啥开发比产品好找工作了…),1名交互设计师大约可以支持2名产品经理的工作,1名视觉设计师可以支持4名交互设计师的工作,超过10名开发人员参与的重大项目,应该配备专职项目经理。如果采用火车模型产品发布模式,则必须为每次产品发布配备专职项目经理。

产品管理的职责是探索(定义)有价值的、可用的、可行的产品;项目管理则关注如何执行计划以按期交付产品

产品管理和软件开发相互促进,开发人员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完善产品定义,评估产品设计是否可行。

一旦产品进入开发阶段,要尽可能避免修改产品的需求和设计。

寻找出色的产品经理:个人素质和态度—对产品的热情用户立场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操守(对产品负责)、正直(通过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信心(自信的人更有说服力)、态度(勇于承担责任);技能—运用技术的能力注意力(自律性)、时间管理(熟练区分紧急任务和重要任务,合理安排时间)、沟通技能(以理服人)、商业技能(与不同部门的人沟通)。

产品总监职责:组建优秀的产品经理团队(确保每个人没有掉队,让大家能够放手做,发挥最大潜力),规划公司的全局产品战略。

2. 流程

评估产品机会是产品经理的重要职责,探索产品价值,明确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涉及解决方案),明确目标市场,评估市场规模,判断产品成功的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竞品分析,寻找我们的竞争优势,时机是否合适,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寻找成功的必要条件(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最终得出结论:做或放弃。

产品探索阶段,产品经理负责分析各种创意,广泛收集用户需求,了解如何运用新技术,拿出产品原型并加以测试,从全局视角思考产品方向,兼顾短期需求和长期规划,探索出兼具功能性与设计性的产品

产品原则是对团队信仰和价值观的总结,用来指导产品团队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取舍。

产品评审团决定产品战略方向,从宏观上监督公司产品的研发流程,合理配置资源,通常由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者组成。

征集特约用户,协助完成产品研发,确保产品不偏离用户需求。在项目开始阶段至少物色6位积极、活跃、乐于分享的目标用户,要求他们在产品的目标用户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如果是互联网服务,特约用户应该增加到10-15人。

市场调研包括用户调查、产品使用分析(如网站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拜访用户、人物角色(找出若干主要用户类型)、可用性测试(观察、记录用户使用现有产品的反应,收集反馈意见)、同类产品分析等。局限性:市场调研结果仅作为研发产品的依据和参考,但不能决定产品研发方向。

产品人物角色即用户特征记录,通过与用户沟通交流,确定典型的目标用户类型,在理解各类目标用户特征基础建立的人物原型。人物角色是合理描述用户特征的人格化虚拟原型,重点关注用户的行为、态度和目标。创建人物角色的工作越早开始越好,它可以帮助筛选重要的产品功能。

重新定义产品说明文档,使用高保真原型代替产品说明文档,体现产品的功能需求、信息架构、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并且可用于测试,测试产品可用性、价值。

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要先定义用户体验再动手开发,用户体验设计要保证产品同时具备可用性和价值,任务重,为了拿出既可用又具有价值的设计,必须尽早、反复验证设计思路。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要在软件开发前完成,测试开发可交叉完成。

基本产品,即只满足基本要求(价值、可用性、可行性)的产品,一旦基本产品定义完成,通过了用户测试,它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去掉任何元素,都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只设计基本功能产品,可以把复杂度降到最低,把开发时间减到最少。进入开发后,不能再随意修改设计。

产品验证,在产品开发部署前,对产品进行可行性测试(架构师、开发人员参与技术调研,寻找可行方案)、可用性测试(请真实用户试用可用性原型)、价值测试(观察用户是否喜欢这些功能,是否满意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

原型测试,通过产品原型让用户验证产品创意,加深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理解。包括物色测试者、准备测试、测试环境、测试原型、更新原型。通常如果有连续6位测试者理解和欣赏产品价值,且能完成关键的测试项目,就算完成了原型测试任务。

改进现有产品,不是一味的添加功能。

平滑部署,避免更新产品导致用户反感。

快速响应阶段,产品发布后的几天至一周内,所有项目成员应该留出时间作为快速响应阶段,切莫虎头蛇尾。

3. 产品

提防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客户描述需求时,习惯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不一定抓住了需求的本质,产品经理应该与客户一起梳理需求,发现问题的本质,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看看能否在保持产品通用用途的前提下,设法满足客户定制(调整、拓展)产品的要求。

新瓶装老酒,成功的产品往往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只是新瓶装老酒。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抓住现有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契合点。

产品中情感的作用,消费者购买产品大多源于情感需求,优秀的产品经理懂得产品应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情感接纳曲线,根据消费者的情感特征,消费者可分为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超理性消费者和观望者,而非理性消费者能帮助产品经理发现产品的内在价值。

可用性与美感,二者缺一不可。

打造平台产品,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平台产品,是指一类基础软件,应用开发者能在其基础上开发应用程序。

二、一点思考

1. 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读完此书,印象最深的就是“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

而产品是否有价值,就要看产品经理的了。想当好产品经理并不容易,对于为大众服务的商业产品产品经理更是如此。

产品经理的任务是探索产品的价值、可用性、可行性。产品经理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容把握复杂的市场/用户需求,确定产品的基本要求(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所以作为产品经理责任重大,我们要保证自己设计的产品有价值,满足甚至超越用户需求,能为公司带来商业效益。

为了减少研发资源的损失,原型验证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案。优先制作好基本功能产品原型,然后让真实用户试用,验证产品的价值和创意,毕竟制作原型比开发产品简单快捷多了。

2.  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评估产品机会和定义要开发的产品

本书提到: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评估产品机会定义要开发的产品。

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但是现实情况是:领导要做某个需求,那必须做…客户说要增加某个功能,那必须加…作为小小的产品经理,我们似乎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好像沦落为接需求、设计功能,如何周而复始的工具人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并代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一,接到需求后,先自己分析需求的价值,判断需求的真伪,如果判断该需求没有意义,可以试着与领导等需求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最后被否决了,也可以进一步思考需求方必须做该需求的原因,是否有信息差自己没了解到?是否是自己考虑不周全?以此积累经验,锻炼自己需求分析、深度思考的能力。二,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性,当你足够专业、足够优秀时,面对不合理的需求也将更有力量和话语权。

3. 产品公司和定制软件公司的区别:产品经理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需求

与产品公司相比,定制软件公司不太利于产品经理发展,虽然产品也是有价值的,相比客户自己开发,定制开发使客户能够更短时间用上符合自己想法的产品,但是产品需求来自与特定需求方,产品仅服务于特定客户,产品经理工作的价值感、挑战性更弱一些。

而商业产品要服务大体量用户,不同类型用户性格、特征、需求不同,产品经理需要做调研、做各种平衡决策,需要更重视用户体验。但想想自己设计的产品能被那么多用户使用,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和价值感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做商业产品产品经理,更具挑战性、更能体现价值。

4. 产品管理失误:程序员想重写代码

产品经理如果一直迫使开发团队满负荷工作,开发尽可能多的功能,那么一旦系统越过崩溃的临界点,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局。而如果要重写代码,那么用户看不到产品有任何改进,很容易投奔竞品。

与开发团队合作,要在产品管理上为开发团队预留20%的自主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重写代码、完善架构,提高系统性能。

为开发团队预留时间余量确实很好,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开发团队有这个觉悟,会利用这个时间完善架构…所以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尽量考虑产品的未来扩展性,同时跟开发团队打好招呼。如果最后确实需要重写代码了,可以把重写目标分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递增修改,同时也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改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