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良知这把尺子

2021-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叶粟

什么是良知?“良知”的概念是王阳明从中国儒学圣学传统那里继承过来的,其中直接发扬了《孟子》的学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滤而知者,其良知也。”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天赋予人心的,人人具有的,就是内在于人心中的天理。就是人的灵明,心的本体。良知即是道,是根本,良知包含良能在其中,良知作为知的本体一旦认定,则良知与良能就互为一体,同时起现,良能作为行的本体自然贞定,人若能事事从知行本体出发则无事不明。”

王阳明还在《传习录•上》举例阐明"良知":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测恒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测恒以从兄便是悌,致此良知之真诚测恒以事君便是忠。阳明先生把良知比喻为太阳,把欲念比喻为浮云。太阳一直在,只有去除乌云,太阳自然就显现,去除乌云的过程叫格物,格去心中的不明和贪欲,在自己的心上格,在不正的心上格,缘何心会不正呢?《大学》里有做出解释: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良知是道,是惟精惟一中的一,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是发而皆中节中的中,是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有的最可靠的参照和尺度。

知道了善而不去做的人,知道了恶而依然留恋的人是伪,是在自我蒙蔽,就会慢慢浑浊自己的内心,我们常说叫不醒装睡的人,这样的人每天活在自己的伪装和掩饰中,时间会告诉他最终属于他自己的那个不堪的生命答案。

每个人生心里都有一把尺子,那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认知所累积,这把尺子藏在人的心底,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时时刻刻习惯性的以自己的好恶,审美以及价值观去测量着自己和他人,也测量这个社会和世界,用心里的这把尺子去测量、评判甚至怨怼。我们却忘记了,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尽所有的人生,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季节,都有各自的规律,以及各自不同的美;我们身为父母用为人父母的这把尺子去测量,去要求孩子,却忘了每一个孩子的品性特征都是千差万别,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用心去面对,以心养心。而这个心就是良知,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也就是良知,良知即天理。所以我们都需要一把叫良知的尺子,才可尽量人生。

我们都知道孝敬父母是善,为什么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常常心存遗憾?我们也知道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中要兄友弟恭,可是在经济至上的社会,很多手足反目成仇,对薄公堂。我们也知道要把孩子教育好,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又怕他太善良被人欺负而心有浮沉。我们也知道留给孩子最大的福气是父母的德行,可是我们还是在日用常行中活得随意,任性,我们更知道任性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行事,全然没有顾忌他人的感受,不仅没有给到孩子肥沃的土壤,更加没有给到孩子德行的榜样。如果心中没有存好良知的这把尺子,我们会找很多外在的理由借口去行事,在事上纠缠,偏差。存心不良,当然不会有良好的结果,可见,存要好良知这把尺子才是人生之要事。

只有存好良知这把尺子,我们才能在天道中放下自我,用纯然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活出白日通透的光亮,那时,尺子将不再具有测量的功用,原来那是心的本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