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之苏轼: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上)
前些年看过一种观点,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净忙着赚钱,都不爱阅读了,阅读能力逐日退化。
近两年又说,互联网把全民带进娱乐化时代,大家没耐心读书了。
这两种理由看似能解释得通,但细想一番,总觉得不是问题根源,说的好像全怪科技。
以我有限的阅读范围来看,读书这事,从来就没轻松过。
中国人可称得上最会读书的民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历朝历代,书声不断。照理说,这事传承两千多年,早该琢磨出经验了。
可是并没有。历史上那些学霸、大神,看他们的读书经历,也是各种狼狈不堪。
要在古人圈里找个读书的学习对象,我感觉还得是苏轼。
我们说苏轼是全才,大多是指他在诗、文、书、画方面样样精通。其实远远不止,在他的文章里,天文地理,美食佛学,无所不包,更奇葩的是,他还写过医书。
再结合三苏的名头,这很容易让我们猜想,苏家是不是有什么读书秘诀。不然,概率上说不过去呀。真相恐怕让大家失望了。
他们老苏家非但没有秘诀,他们的读书方法,甚至是笨拙的。
这个读书的笨方法,就是抄书。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已经把《汉书》全文手抄两遍了,读书练字两不误。
具体的方法,用苏轼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
像《汉书》这种大部头,不能漫无目的地读,每次读都要带着明确的问题,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这些细分问题都弄懂了,书自然就读透了。
可能有人会说,苏轼是嗜书如命,什么书都爱读。
其实不是。少年苏轼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爱读书,但有时候也讨厌读书,“初甚苦之”,简直不能更同意了。
他老爹苏洵也一样,“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明苏洵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爱读书。
到苏轼出生,苏家的读书氛围已经形成,用他的话说就是“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由此看来,苏家或许有过短暂的阶段,一个不爱读书的父亲,逼着两个娃往死里读。
“我昔家居断往还,著书不暇窥园葵。”
这是苏轼的回忆,小时候在家读书,没时间和小伙伴玩,连菜园子都没空去。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不仅在家里读,外出放牛时也带上书。
就这种家教和环境,想读不好书都难,所以苏轼苏辙两兄弟都鲤鱼跃龙门,成为了大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