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思考/成长

路西法效应:失控的角色扮演

2019-08-04  本文已影响3人  846ef2612b44

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四百九十二天

关于路西法效应,筋巴多教授还专门写了一本书《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还有一部影片《斯坦福监狱实验》也是讲的路西法效应,虽然看了很多次,但每次看书或者看电影的时候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

1971年的一天,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的津巴多教授准备开展一次大胆的心理学实验。他把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改装成监狱,并以每天15美元的酬劳请来了24名学生参与实验。这些学生已经通过测试,证明他们是“心理健康、没有疾病的正常人”。学生以随机的方式被分成了两组角色:其中九名学生担任监狱中的“囚犯”,另外九名学生则以三人一组轮班担任“狱卒”的角色(没有被选为狱卒和囚犯的学生则作为他们的替补,随时准备替换退出实验的学生)。津巴多教授本人担任监狱长的角色。

为了使实验更真实地模拟现实,担任囚犯的学生都被按数字进行编号;他们每个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脚镣和手铐;担任“狱卒”角色的学生则穿看管服,并戴上黑色的墨镜以增加权威感。在囚犯进牢时,他们按照监狱的正式程序,被脱光衣服,撒上除虱药粉,然后用水管冲洗。监狱方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就是在暗示:来到这里,你的尊严、隐私将一文不值,你必须受我们的支配。

实验的一切准备是相当充分又具有“真实性”的,这也使得参与者们很快对自己的角色有一种定位并迅速地融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

其实,对于实验的主持人津巴多来说,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大的意外,这些“狱卒”实在太业余了,他一再告诉“狱卒”们:你们拥有处置这些“犯人”的权力。渐渐地,情况发生了变化,“狱卒”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拥有某种权力的人,他们开始对“囚犯”们行使这种权力。他们对“囚犯”进行数个小时的禁闭,强迫“囚犯”用手清洗马桶,剥夺“囚犯”的睡眠时间等各种屈辱性活动。在实验进行了仅仅24个小时之后,实验人员发现,“狱卒”们已经对虐待“犯人”产生了兴趣。更可怕的是,他们开始以此为乐。

这个实验当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名编号为8612的“囚犯”心理已经崩溃,他向津巴多提出要退出实验。按照最初的规定,参与实验的人随时都可以退出。可是津巴多却认为8612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才开始一天怎么就能要求退出呢?于是他驳回了8612的请求。后来,一个叫克莱格·哈尼的实验负责人在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私自放走了8612,这让津巴多大为恼火。最后,替补人员填补了8612的空缺。

事实上,津巴多作为这个实验的策划人和组织者,他也开始沉迷于自己所扮演的“监狱长”的角色,从而失去了客观性和同情心,似乎一切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如果不是被邀请来采访津巴多的女友克里斯蒂娜看到这一切感到极度震惊,并坚决要求津巴多立即停止这个实验,津巴多还要将整个实验继续下去。实验进入第六天时,在克里斯蒂娜看来,津巴多如同换了一个人,他是如此冷漠、绝情,甚至有些丧失人性。直到实验结束,津巴多才感到恍若隔世,他意识到这些天所发生的事情是疯狂而违反人道的。他们是中了魔咒吗?否则该如何解释一个模拟的实验就这样变成一个“人间地狱”了呢?

人性,是心理学研究永恒的话题,斯坦福监狱实验作为心理学实验中的经典案例,向人们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好人真的会变成恶魔吗?这个实验证明了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津巴多教授称之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第一位堕落天使,被赶出天堂。路西法曾经是侍奉于神右侧的天使,他有着巨大的、闪耀着银色光辉的一对翅膀,并且十分被上帝看重。而后来,由于他不肯跪拜圣子,不承认圣子的地位比天使高,率领天界三分之一的天使举起反旗,因失败而堕落成撒旦。

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起初是为了研究实验者的角色认知理论,而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生了诸多变异。本来“善”的“狱卒”在实验中暴露了“恶”的本性,使他们在实验中与实验外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而“囚犯”在集体反抗被镇压后逐渐成为任由“狱卒”摆布的“玩偶”,失去了对自我角色的认识,更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甚至连实验设计者“监狱长”津巴多教授都因过分地投入实验而不能自拔。这其中不可缺少的是监狱情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处于监狱环境中,他们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使他们很快地融入这一体系当中,并影响到个体的生存意志。

永远都不要去考验人性,就如同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还是谎言!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才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应的境遇,当身处境遇当中的时候只有把控心理才能赢得主动。

2019年8月3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