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

2019-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susan卓珊

研习课中,老师设定了一个游对的环节,叫互换位置,也叫空椅子法。一个引导方一个感受方,感受方要在引导方的引导下,想想最近让她非常烦心(讨厌、伤心)的一个对象,想象出当时发生冲突的情景,对方是怎样的姿态对待自己,让自己很伤心。然后感受方坐到对面椅子上,身份切换让你伤心的对象,把自己当做TA,去感受TA当时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行为。

芽儿和我一组,我做引导方,她做感受方,整个过程,芽儿哭得很失控,先是她对妈妈的不满,不理解。切换到身份是芽儿妈妈时,妈妈对女儿的埋怨、不满,“妈妈”最后哭得很伤心也很委屈,象个无助的孩子。芽儿终于看到了妈妈情绪背后的原因。长年来对家里的操持,爸爸的不理解、不疼爱;女儿的不理解,不站在她这一边。妈妈成了孤岛。

这个环节很成功,芽儿最后喜极而泣,紧紧地抱着我,她终于能够解开多年和妈妈互爱互杀的心结。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妈妈和女儿无法好好相处,无法好好表达爱。指责和埋怨是她们是她们的常态,沟通变成了争吵。从前我和妈妈也是如此。

孤独的妈妈

妈妈们那一辈是紧衣缩食的年代长大的,大部份妈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些只读过几年书,相当一部份甚至没进过学堂。她们的婚前只知道做工,她们的妈妈也没有教她们婚后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那个年代没有书可以学习,没有网络可以传播。她们没有任何参照,

靠的是她们印象中自己的母亲如何养育自己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了。

婚后烦重的家务,加上爸爸们这一代大部份人是没有情调,不懂体贴且大男人主义者,妈妈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子女们长大了,因为没有文化,不懂与时俱进,不懂如何跟孩子沟通,被孩子们嫌弃。年迈的人,内心慢慢失去力量,需要有所倚靠,妈妈变回孩子,求关注,不讲理,需要关爱。我们有时会觉得,为什么妈妈不象个妈妈样,非但不能帮到我,还总给我添麻烦。但是能看到妈妈情绪后的诉求,她们的内心很孤单,需要关爱。早年得不到爸爸疼爱的妈妈们,如若还碰上个叼难又长命百岁的婆婆,那她们真的是很苦,内心没有爱的人,是难以柔软的,也难以理解他人,没有能量去爱家人。

做个有能量的女儿

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只要愿意,便可以学习,足不出户都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我们可以买书,可以上妈妈网,可以在妈妈群里取经,所以,我们比妈妈要更有学习力,更有能量。俗话说,知女莫若母,我们能否把这句话调过来说:知母莫若女。成年的女儿也做了母亲,便慢慢体谅了做母亲的难处,深知理一个家的不易。女儿也成了当年的妈妈,如果一直不认可妈妈,讨厌妈妈的缺点。有一天,你会崩溃地发现,这些讨厌的缺点竟都长到了自己身上了。妈妈也是内心的那个自己,和妈妈和解,也是和自己和解,看到了妈妈情绪后的原因,也能理解妈妈的行为了。

当年那个呵护我们长大的妈妈已变老了,变矮小了,当年那个跟在妈妈屁股后转的我们长大了,是时候做妈妈的靠山,让妈妈安心,让妈妈不再委屈,来日并不方长,愿我们都能做妈妈的保护人。

妈妈,我爱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