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的科研感悟和生活沉淀认真搞科研

那都不是事儿——选专业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3人  DrLU_d364

微信公众号: 欧洲科研学术职位 

换方向?

在中国,换专业找工作,就像换衣服一样,想换就换,随心所欲。小明计算机硕士,毕业“顺利应聘”去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收费收的不亦乐乎(轻松愉快+福利假期),不是整天加班熬夜的ma农可以比的(ma农福利可能不低,但真的是拿命去拼啊)。

可是在欧洲,找非本专业内的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即使是你本科后想换个专业读研。“对不起,请从本科第一年开始读”

各有利弊吧,欧洲更讲究体系和系统,整体上不够灵活,也因为体系完整,系统内的人也都够专业,整个国家机器运行起来也不差。

1

之前的文章那都不是事儿——语言提到了,博士招生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专业,动机和学习能力等。也就是说,最好是招收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从而更快的了解和推进项目的进展。

专业对口很重要,但也有导师更看重的是动机和学习能力,像在法国,动不动就让你写个动机信,找工作要写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上学也得写你为什么来上这个学校?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真是问的你无话可说,但是你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我想”写的逻辑缜密,合情合理。

换方向读博士还是有可能的。当然,不是说物理换生物或者化学换成经济,这些都是不太可能的。例如,数学转计算机算法,或者转经济是比较常见的。换不换方向,导师都是看专业核心课程的水平来评估是否适合课题方向。对于博士招生,之前的研究经历和成果更多是加分项。

在欧洲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大部分时间还是上课,专业方向也就选择更宽泛,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毕竟三年干一个事儿,没有兴趣也做不下去。

2

如果是出国做博后的话,一般情况下都是专业方向内的。毕竟,博后12个月到2年不等(在欧洲,一个博后合同的年限有限制,常见是18个月)。所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并发表文章,是需要之前对领域内有很好的认识和能力。

3

现如今欧洲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教学环境处于饱和稳定状态,外加上大环境经济不景气,永久职位招聘越来越少了。 即使有的话,要求也非常苛刻,专业水平和经验都需要至少5—10年,所以也就没有换方向这一说了。

再说一下访问学者或者学术交流,一般都是专业内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就没有方向的选择问题了。

敏感专业:

指的是一些军事,国防等领域的专业技术等,也包括一些工业中的核心技术专业等,例如,飞机发动机相关的领域,微电子技术中芯片技术等。

这些专业的小伙伴,如果想去欧洲,最好换一个专业领域吧。即使申请到了课题(导师同意接收),签证那里也过不了(因为只招收欧盟或本国学生)。

                                            加油,希望你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  长按下图关注,获取最新职位信息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