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文崇马克思,诗拜毛泽东。

2023-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孟氏後裔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读着这首励志咏叹诗,就想到这诗的一个小插曲和成年后主席的诗风骨韵和特点。

        在我一生中,我最敬仰的人是毛泽东,他是我唯一的偶像。再次就是鲁迅先生,值得我赞赏。

        一天,私塾先生因有事外出半天,临走吩咐弟子道:“你们要把中庸、大学背下来,下午我会抽问的”。先生办完事回来 ,一看教室空空的,好不生气。池塘游玩的弟子看先生一副拉长的脸,顿时鸦雀无声,知道又会被先生训诫、责备的。

      先生道:“谁叫你们不在教室背书跑这里来的”胆小的弟子就用手指了指,先生随着弟子的指向,走到了主席身边,正想开口训斥时,突然压住怒火,训斥也得找一个理由吧,不然有失先生风度、儒雅,稍着镇静道:“山牙子,中庸会背了吗?”,主席回道:“会背了”。那“大学会背了吗?”,“会背,先生”主席回答道。

      主席记忆力特好,稍用心就能记住,据说主席的母亲“文七妹”是“文天祥”的第22代孙。先生眼看没辙了,就发难道:那会写诗了吗?”,主席道:“会一点”。沉思片刻后:“独自池塘如虎踞”,“然后呢”先生问。“绿荫树下养精神”,“然后呢”先生又问。“春来我不先开口”,前两句先生还不太在意,听到这句就有点上心了,心想你要怎样。“哪个虫儿敢作声”,先生一听差点吓了一跳,不觉一个寒颤,片刻不由自言自语窃喜道:“这牙子口气好大、好狂,长大定会有一番作为的”。听完主席的诗,先生脸色也变了,然后微笑的对弟子们道:“今后大家要好好念书,像山牙子学习”。

    十八岁!就能想出如此霸气、傲世天下的诗句,实属罕见!有人说主席的诗比李白的思想浪漫、清新飘逸、高远、博大,还多了一分战天斗地的现实色彩;比辛弃疾激烈、感怀、壮志未酬,多出一分百战归来的气定神闲;比苏轼的淡然豁达、笑傲风雨,多了一分人定胜天的意志。主席的诗词,不仅可以得到传统诗词的启蒙;还能深入主席的精神世界,发现诗词中蕴含的力量美、崇高美 ,从而不断涵养自身,有效拓展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

      记得高中老师这样说过:文崇马克思,诗拜毛泽东。主席的诗词特点是大美意象:豪迈、悲悯、宏大。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也是独树一帜的大诗人。两种身份相互重叠、两种气质相互渗透,使他的诗作具有了一种前无古人、独步峰巅的大美意象。这种大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豪迈气派。自信、乐观的英雄主义豪气,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投身和主导的革命伟业刚刚起步,尚未经历太多的坎坷、体验太多的磨难,因此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明净、清朗、纯粹,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即将导演历史大剧、问鼎神州大地的青年诗人纵目天下,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这幅山水大画中,众多船只乘风破浪、穿梭往还;矫健的苍鹰在万里长空大秀身段,姿态俊美雄健,动作刚劲有力;鱼儿在清澈的水中信游曼舞、恣意嬉戏——这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画卷,是意气盎然、生机勃勃的青春画卷,是对未来充满美好期许的历史画卷!这样的乐观主义基调从此就在他的诗作中沉淀并固定下来,成了毛泽东诗作的生命基因,即使在最恶劣的政治、军事条件下,也没有动摇过,更不曾改变、遗失过。在人民军队“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井冈山时期,面对“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险恶局面,是“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镇定;在初创赣南闽西根据地的艰难岁月,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乐情绪,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长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热烈景象,就连千里雪山都是白光粼粼、遍地灿烂,与红军官兵同开颜、共欢笑。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形势,诗人感受到的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气息!这岂止是大地的微微暖气,分明是诗人的表情、心情,古今中外哪个诗人有此等豪迈?

      二是悲悯情怀。毛泽东虽然是一个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叱咤风云、千锤百炼的巨人,却从来没有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正常情感,最让他揪心动容的是百姓的苦乐悲欢。得知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时候,会难过得流泪;听到某地根除了某种传染病,又兴奋得失眠。在遵义会议顺利结束、红军取得战略上主动地位的有利形势下,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色却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落日西下、万山红遍、让无数文人墨客倾倒折服的壮丽景观,在毛泽东的眼中却像是遍地鲜血,令人触目惊心!那个时候,他想到的一定是牺牲在刑场上的一个个亲人,是倒在血泊中的一批批战友,因此心潮起伏、心绪苍凉。吟诵夕阳的诗句很多,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等,都是惋惜美好时光的短暂。相对毛泽东的“残阳如血”,内涵、气象就单薄了许多。将“夕阳”视作“残阳”,凸显它的残缺性,由夕阳余晖联想到血染疆场、血洒征程,并因此而伤感、沉郁的,似乎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这种意象的形成和表达之所以能够成为毛泽东的“专利”,是由他的特殊经历和身份决定的。篇幅有限,就到这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