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之随想

2017-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chababy

现在家庭中,两个人、四个人围着个小宝宝转太正常不过了,如果是在双独家庭中,甚至是6个人围着宝宝转。人多意见就容易不统一,更何况是两代人很多观念都不一致。于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看到各种冲突。

1.宝宝刚出生时,哭是他的表达方式,饿了会哭,肚子胀气不舒服会哭,尿了有时也会哭。宝宝哭多了,我妈就会嘀咕:这娃咋这么爱哭呀?下次哭的时候不要抱他,等不哭了再抱,不然老是习惯了一哭就抱那还了得。但怀孕期间我有看过西尔蒙斯的亲密喂养法,所以宝宝一哭就会马上安抚:妈妈在妈妈在,宝宝是不是饿了呀?后来了解到妈妈的那种做法目前在网上叫“哭声免疫法”。

2.元宵节回老家,表妹带着她40多天大的娃也在老家。有了宝宝的妈妈都很有共同话题:聊育儿。我说:“宝宝满月了,你要多带宝宝出去转转”。“还出去呢,客厅都不让呆。房间里面两个暖风气开着,有时抱着宝宝来客厅,婆婆就说客厅冷,赶紧回房间去”。

3.乐宝10个多月时,喂他吃辅食时开始抢勺子,猜想他是想自己吃了,所以就开始让他自己坐在餐椅里面吃。直到现在,每次吃饭都跟大扫荡似的,餐椅周围方圆1米内衣服上、餐椅上、地上都是饭菜,勺子用的不顺手,直接手抓,抓饭的手又往脸上蹭。妈妈起先每次看到这光景,都想着要去喂宝宝,结果宝宝很不乐意,有时生气起来直接丢勺子。妈妈就会嘀咕:“脾气还真大啊。”

心理学家常说的一句话:出生的痛苦之旅。这句话是指婴儿,并非指母亲。宝宝们在出生之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在出生时所经受的痛苦,只能用哭泣来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突然降生到陌生环境,在适应新的环境过程中,历尽艰难,却不能表达自己的辛苦,婴儿的这种心理活动被称之为“出生恐惧”。宝宝在适应新的环境过程中,需要帮助,尤其是母亲的帮助 。这一点从自然史中就可以看出,哺乳动物生下幼仔后,母亲都会亲历照料一段时间,直至幼仔能够适应环境的生存。所以现在很多育儿专家会倡导亲密喂养,比如宝宝出生后要尽量与妈妈呆在一起,宝宝哭表示有一定的诉求,要及时安抚宝宝,让宝宝有足够多的安全感。

蒙台梭利认为0~3岁的婴儿有一颗“有吸引力的心灵”:婴儿的大脑有吸收能力,能从四周环境中吸纳知识,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周围的事物会刺激他们的心理,并让其心理产生一些反映,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人格。婴儿是通过周围环境来建立性格的,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多接触外部的环境。突然想起周六聚会时星爷说的一句话:你都未走过世界,谈何世界观?

儿童天生就具有“征服世界的心理”,即独立性。在身体上的表现为:宝宝6个月开始就可以吃辅食了,母乳不是唯一的口粮了,这就表示宝宝身体上已开始独立 。随着宝宝的长大,他们想自己拿东西、脱衣服、吃饭等,他们的这种愿望很强烈,结果我们总是试图阻止他们,其实我们是在阻止了宝宝的自然发展法则。知道了这样一种现实,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儿童自由行动,按照自然规律独立自由地完成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