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丨再说富养和穷养
01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家长求助,孩子六年级了,全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出国旅游过,孩子很听话,没有向她抱怨,但言语中多少有些失落。她很纠结要不要咬牙让孩子也出国旅游一趟。
她说:出国一次十几天要花三万多,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虽然也不是出不起,但总归有点肉痛,而且不知道出国十来天除了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究竟对他其他方面还有没有太大的帮助,不确定这十来天三万多块钱花得到底值不值。
网友们对这个问题也是两面派,有的人觉得当然应该去,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别人孩子都去了,自己孩子怎么也应该去,不去孩子就会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也有网友觉得不应该去,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不应该踮着脚去过与自己经济能力不匹配的生活,不应该助长孩子的虚荣心、攀比意。
相信这个问题每个家长都遇到过,嗯,或者迟早会遇到。甚至我们每个人自己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这两年流行诗和远方,似乎随时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人生赢家的标配,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朋友晒名牌包、出国游、宝马雕车香满路......也许别人工作格外努力,特别能赚钱;也许别人出生好,家底厚实;也许别人命好,中了彩票头奖......不管别人是什么情况,总之无法改变的是自己的囊中羞涩。
钱也不是不够一趟出国游,咬咬牙也能买个名包,只是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这里支出多了,难免就要在其他地方缩紧开支,就好比一床长度不够的被子,盖住了头就会盖不住脚,要想都盖住,不好意思,你得想办法蜷缩着身子。那些校园贷、裸贷事件,相信每个人都听说过。
0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机会让孩子出国见识,当然是好事,因为好多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网上看一百遍不如亲身经历一遍。但是,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家庭,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用家长省吃俭用的钱供孩子一场奢侈游,有没有必要呢?
我觉得,很多家长要看看,你让孩子出国游的初衷是什么。
我经常跟小茗同学说,当你做一件事情纠结的时候,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情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你是因为这件事情对才做,不对才不做,而不是因为别人都做了你也跟风做,别人都没做你也不做。
同样的,出不出国,你也要看看你的初衷,是想通过出境游让孩子真正学到东西还是满足他的虚荣。如果是为了学习,那么仔细做做功课,出国游能对孩子学习、成长有多大帮助,学到的东西、涨的见识,值不值得这几万块钱的付出,不出国造成的损失是不是不可逆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孩子或家长的虚荣心,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去了,我的孩子也应该去,那么面子无价,花多少钱买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兴趣班一旦看好,也舍得花钱。但生活中,哪怕是小钱,我也不会给他随便乱花。
有时候带小茗同学去游乐场玩儿,那些娱乐设施,都不算贵,但是,我也不会顺着他的要求每个都玩一遍,而是给他规定,可以玩儿几项,让他自己做好选择。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东西他并不是真心想玩,而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推销,给他一定的限制,他才会珍惜机会,选择的时候才会慎重;另一方面,也让他从小就知道,人生没有那么多既要又要还要,很多东西都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一样,必须要放弃另一样。
03
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其实是个无底洞,投入没什么上限,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长努力挣钱是应该的。但如果仅仅为了攀比,而去想尽办法满足孩子不合理的需求,我认为也是不明智的。
前两年有个“女儿暴打清洁工妈妈”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原因是因为妈妈没钱给她买苹果手机,大家在指责女儿同情妈妈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背后可能是妈妈从小对女儿虚荣心的纵容导致呢?
欲望是个天使,它能激发我们的动力;欲望也是个魔鬼,能力与之不匹配的时候,最好不要放它出来。
这两年很多人在抱怨阶层固化的同时,也不否认高考是贫困家庭孩子的最好出路,于是很多穷苦家庭举全家之力也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哪怕那个孩子不适合读书。
去年,我加的一些微信群里流传过一封高三孩子的遗书,那孩子据说不堪压力跳楼了。他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学习,一方面来自家庭。
他的家庭非常贫穷,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般,本不想上高中的,读个技校早早就业也未尝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但父母为了让他拥有更好的人生,节衣缩食供他上高中。他遗书中描述了一个细节我记得非常清楚:家里的饭菜每天都是两样,他的和父母的截然不同,父母每天青菜萝卜省下钱来给他买肉,而且就在同一张餐桌上。这个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
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有个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平台,但是,更应该摆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与这个家庭的关系。
孩子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他应该与这个家庭荣辱与共,一个正常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父母处于社会的什么阶层,依赖父母生存的未成年孩子也应该处于差不多的阶层,而不是一个贫穷家庭养出一个“富二代”(这里的“富”是相对这个家庭而言),至于以后能不能逆袭,要靠他的机遇和本事了。
04
家里的经济状况是什么样子,应该让孩子清楚。
孩子也是家庭成员,让他早早地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他在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会衡量合不合理,或者在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坦然拒绝。
小茗同学经常会问我:“妈妈,你有钱吗?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我告诉他后他会惊呼:“这么多啊!”
我继续告诉他:“这些钱要给你交学费,要给婆婆交生活费,交水电费,买日用品,还要买衣服,买书、买玩具,还要带你出去玩儿、吃饭、偶尔买零食......你觉得多吗?”
他失落地说:“不多!”
我又和他说:“正因为不多,所以我们才要计划着用,你的学费是大头,一般都是一年一交,那么在不用交学费的月份,我们的钱就要节约下来,比如在买玩具的时候,同类的或是家中已经有的,我们就不能重复着买了,零食咱们尽量少买,因为既花钱又不健康。另外有余钱了还要学会投资,让钱为我们赚钱。”
有的时候他也会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不买大房子?”
我会跟他坦白:“大房子要很多钱,妈妈没有那么多钱。”
他又会问:“你为什么不赚很多钱?”
这个问题真的很打脸,很多家长不敢告诉孩子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可能也有这个原因吧,不愿意毁掉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完美形象。
不过我还是告诉小茗同学:“一个人的赚钱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高低,我们每个人的现在都是过去的总和,我在小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我现在的赚钱能力不够强,但每个人的未来也是由现在决定的,我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来能够赚更多的钱。而你要想在长大后赚很多钱,最好现在就开始努力学习。
我不是最好的妈妈,但也不是最坏的妈妈,你做了我的孩子,接受了我好的一面,就要承担我不好的一面。我会尽力给你最好的,但我们目前有的一切,都是我努力挣来的,你也没资格嫌弃。你想要更好的,就要自己努力。”
05
在孩子穷养还是富养这个问题上,我一直都是觉得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富养,所以我虽然不鼓励孩子过度攀比,但也正视人人皆有的虚荣心,并不赞成家里有钱而故意让孩子过苦日子。
在一档节目中看到演员刘烨给孩子穿破烂的衣服和鞋子,很多自媒体称赞不已,我非常想不通,这是在赞美贫困吗?如果穷苦的日子是那么值得追求,那又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呢?如果我们努力赚钱不是为了给自己和后代更好的生活,那我们努力还有什么动力?
好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不炫富,但也不哭穷。
回到前面那位妈妈的纠结,要不要花半年的工资让孩子出国游,结合她的情况,我其实是偏向于赞成的。
第一、她家孩子已经六年级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受新事物的能力,出国旅游确实可以涨不少见识;
第二、全班只有一个孩子没出去过,对孩子的打击确实有些大,十来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敏感期,因这个引起自卑而导致心理问题,后果可能更麻烦;
第三、虽然三万多相当于她半年的工资,但看得出来他们家境并不太差,花掉这个钱并不会严重影响生活水准。
但是,在答应孩子出国之前,也应该和孩子沟通好:
第一、这个钱相当于妈妈半年辛苦的工资,偶尔出国一次还可以,但出国游并不能作为以后生活的常态;
第二、出国是让他去涨见识的,他回来之后要将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或是其他方式),分享给父母家人;
第三、父母尽力给了他一场奢侈游,他也应该以更好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
另外,穷养和富养,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指精神上的,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将正确的三观传达给他,在遇到问题时,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也不容易走极端。